第十三章 最惨烈的败仗
第十三章最惨烈的败仗
且说刘邦继续进兵,在洛阳附近的新城,有个老头求见,自称董公,时年八十有二。刘邦念他是长者,准其入帐。董公拄一根拐杖,颤巍巍地走了进来。他斜着眼睛看了看刘邦,忽然冒出一句: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他口齿不清,又兼说的是河南土话,刘邦没能听清。让左右问他,刚才讲的是什么话。
董公喘了口气,重复一遍。这次刘邦听清了,心里却很不高兴:这老头专来寻我的晦气,说我是逆德者亡。他妈的,老子千里迢迢,东进伐楚,凡事都要讲求吉利。你一味胡说,我就不认你是老者,照样推你出去,砍下你的白头!
刘邦作色,董公浑无知觉。他埋头咳了几声,抬起头来,又冒出一句:
“师出无名,事故无成!”
站在刘邦左侧的郦食其对刘邦耳语道:“这两句话均出自,老头似乎并无恶意。”
刘邦点点头,他也察觉董公另有话讲,刚才的两句引言,只是开场白。
刘邦说:“项羽无道,今往讨之。”
董公猛地挥起拐杖,上指苍天,声嘶力竭地说道:“那是个无父无君的乱臣贼子呵,弑义帝于长江之滨,连尸体也扔进了江水。乱臣贼子呵,大逆不道,禽兽不如!大王要为义帝发丧,要传檄诸侯,要把项羽的罪行公之于天下。如此,则是师出有名,天下仰德。大王切记,切记!”
说罢,董公掉头便走。刘邦亲自追出帐外,欲加挽留,随时聆听高论。董公笑道:
“我家里还熬着汤药哩。我这把老骨头,怎禁得起奔波?大王不至于想累死我吧?”
董公既这么说,刘邦便收起挽留的念头,派人驾高车送老人回家,并赠金二十镒,珠宝若干。董公以一席话,转眼间变成大富豪,合家欢喜,不在话下。
刘邦一到洛阳,立即下令:全军将士为义帝服丧三天。同时发下檄文,布告全国。
一纸檄文召来了五路诸侯的人马: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殷王司马卬。四月,刘邦已征集诸侯兵马五十六万,命韩信镇守河南,自领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彭城。
路过外黄,彭越领三万兵前来归附,刘邦命他为魏相国,将其兵略取梁地。
楚都彭城,守兵寥寥,所有的精兵良将,都随项羽伐齐去了,等于是一座空城,刘邦大军压境,一举击破。四月下旬,刘邦率领的军队入驻彭城。
彭城敌人不多,却有的是女人。项羽从咸阳运回来的美女,成百上千,除了充斥后宫,还分赐诸将,大街上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美女。刘邦向来见不得美女,一见美女,他的心就慌了,意就乱了,连吕雉也挡不住他。这次东征,他自度必胜,在洛阳时,就派人从栎阳接来了太公和吕雉,打下彭城后,让他们住进了楚都的宫殿。
刘邦入彭城,直奔楚宫,正如他当初进咸阳,直奔秦宫。他好色几十年,从未因女人吃过亏,而这一次,女人使他吃了大亏。他身后的五十六万大兵,个个都想要女人,他带头扎进温柔乡中,这些个大兵也就各施本领,追香逐玉,捞不到女人的,便抢财物,彭城一片混乱。
只苦了张良。他带着樊哙,四处寻找汉王刘邦。和上次在咸阳时一样,刘邦进入彭城之后,很快消失了踪影。不言而喻,他消失在女人们的粉臂玉腿之间。但城中远不止一座宫殿,张良不知道刘邦身在何处。他赶往某一座宫殿时,士卒告诉他,汉王去了另一座宫殿。他马不停蹄,匆匆赶去,那儿的士卒又说,汉王刚刚离开,至于去了何处,他们也不清楚。张良累得满头大汗,一肚子计谋无处施展。刘邦好像故意跟他捉迷藏,上次,樊哙闯宫,差点惊散了一群粉黛,这次,刘邦学乖了,明知他们要进言,挡他的好事,便不停地变换享乐的地点,与他的部属展开了游击战。
彭城越来越混乱,到处都在庆祝胜利,在胜利的名目之下,狂嫖烂饮、杀人越货都具备了正当理由。各路诸侯各行其是,汉军将领也不便过多地加以干预。而且,汉军自身就很混乱,单凭张良、樊哙等几个人,显然镇不住堂子,除非刘邦出面,而刘邦却不见人影。
几天后,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张良终于找到了刘邦。刘邦喝醉了酒,在卧榻上酣睡,旁边坐着七八个妙龄女子。樊哙可不客气,大步上前,分开这些个粉臂玉腿,瓮声瓮气地叫醒刘邦。刘邦睁开醉眼,对张良笑道:
“子房,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绝色女子。名唤……素桃。我向你保证,没动过她……”
说着,刘邦撑起身子,连声呼唤这个叫做素桃的女人。张良一时哭笑不得,而樊哙以手按剑,恨不得杀掉天下所有的美女。
当刘邦在张良、樊哙的苦谏之下有所醒悟时,已经晚了。西楚霸王项羽率三万精骑,有如出山猛虎,凶悍无比,昼夜兼程地向彭城急进。
彭城西南不远,有一座小城萧县,那里驻有盟军十万,全部陶醉在胜利的迷梦中,根本没想到楚军会回师反击。当他们感觉到楚军奔袭而来,翻江倒海,天翻地覆时,畏怯、惶乱便油然而生,大军立时溃乱,潮水似地退入彭城。项羽的三万虎狼之师紧紧尾追,彭城也立即陷入无可收拾的混乱之中。这就是所谓兵败如山倒。
“项羽杀回来啦!”
这惊呼声,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五十六万汉军笼罩在恐惧中,个个心惊肉跳,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只顾四下逃窜。项羽宝驹铁甲,挥舞着长槊,第一个杀人城中,三万楚军骑兵紧随其后,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这是一场奇怪的战斗,五十六万人被三万人打得全无招架的余地,创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五十六万联军成了乌合之众。其次,项羽采用轻骑战术,突然杀回彭城,一袭成功。再次,包括刘邦在内的各路诸侯对项羽几乎怀有一种先天的恐惧,一听项羽杀来,先自乱了阵脚,似乎处处都是楚军。
司马迁在中,以寥寥数语,记录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汉军的尸体阻断了睢水,那景象,真令人惨不忍睹。其后数十天,蜿蜒百里的睢水上漂满了男人们肿胀的尸体,在五月的阳光照射之下,泛着绿光,奇臭难闻。两岸的百姓纷纷远避,一年半载不敢回家。睢水上空,成千上万的乌鸦彻夜呜叫,有如鬼嚎。
而汉王刘邦似乎有神人保佑,再次躲过了他平生最大的一次灾难。
刘邦乘车逃出北门,身边有夏侯婴率领的一支数百人的卫队。汉军多走南门,刘邦北向,以为得计。殊不料走不多远,便被楚军认出,数千楚卒一涌而上,将汉军团团围困。刘邦仰天长叹:“想不到我刘邦死在彭城!”
话音未落,忽见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自东南而来,黑雾弥空,黄尘四塞,周围楚兵皆掩面站立不稳,惊惶迷乱,四散奔走。刘邦见马头前隐隐有白光引路,于是策马前进,奔出二十余里,黑风黑雾才渐渐止息。
这个奇特的场景,见于所有的正史和野史,可信度大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是否真有神人暗助刘邦?这很难说。时为初夏,大风忽起,天昏地暗的情形也有可能出现。不过,可能性太小,偶然性太大,令人不得不陷入神秘的冥想,视之为千古之谜。
刘邦本能地向丰沛方向逃窜,那儿是他的故乡。想到故乡,他才突然记起太公和吕雉不在身边,还有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但眼下逃命要紧,老父妻儿都顾不上了。
行至中途,夏侯婴发现路边有一对少年男女,手拉着手,满身是泥。上前一看,竟然是公子和公主。夏侯婴大喜,忙将他们请到汉王的车驾之上。刘邦亦喜,问及太公与吕雉的下落时,两个少年茫然无对。正谈话间,忽见后面旌旗招展,尘土飞扬,似有楚军追来。刘邦大叫:
“追兵来也,打马快走!”
于是,数百汉军护着刘邦的车驾,飞快地向西奔走。后面的楚军紧追不舍,为首一员楚将,乃是季布。季布遥见汉王车马,立功心切,一马当先,猛追上来。
刘邦急了,为了减轻车上的负重,竟将亲生儿女推下车去,这一举动,使刘邦的仁爱之名大打折扣。虎毒不食子,刘邦做得太过分了,活该为此而留下千古骂名。身为帝王者,大约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极重。反正他有的是女人,儿女死了,可以再生,他自己却千万死不得,他死了,一切都完了,江山社稷,汉军将士,包括他的家族中的所有成员。
刘邦将儿女强行推下车,夏侯婴见状,大叫一声:“大王不可如此!”
随着喊声,又飞快地将两个孩子抱回车中。遭到父亲遗弃的儿女大哭不止,刘邦亦复伤感,掉过头去。不多时,追兵又至,刘邦欲再次将儿女推下车,以便自己轻车急驰,但夏侯婴早有准备,刘邦把儿女推下来,他就把他们抱回去,如是者三,远远看去,似乎在表演着马上绝技。
刘邦终于大怒,叱责夏侯婴道:
“我等万分危急,你要置我于死地不成?”
夏侯婴也急了,敞开嗓子大吼:
“再危急也不可弃儿女!”
刘邦拔剑,欲斩夏侯婴,并趁夏侯婴闪避剑锋之时,又将二子踢到车下。夏侯婴索性跳下马来,一腋一个,将二子挟住,再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这时,天色已晚,季布怕中伏兵,停马不追,刘邦这才得以逃脱。
又奔出几十里,感到离楚军远了,刘邦才下令在一片树林中歇息。
刘盈和鲁元公主仍在饮泣,显然是惊异于父王的残酷。夏侯婴好事做到底,一直呆在他们身边,加以抚慰。刘邦心中惭愧。他的性命保住了,回过头来,才感到既对不起刘盈、鲁元公主,也对不起夏侯婴。
刘邦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很感激夏侯婴。夏侯婴亦是沛县人,跟刘邦是老朋友,这条平时很少讲话的汉子,危急关头显露出好汉本色,刘邦从此记下了他的忠诚。而吕雉对他更是万般感激:他救下了她的亲生儿女,等于是她自己的救命恩人。
后来,夏侯婴被封为汝阴侯,食邑7000户,担任高帝、惠帝、吕后和文帝的太仆,一直到死,这在汉代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瞬间显露的忠诚奠定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安稳和幸福,夏侯婴为后代的封建臣子树立了一个义薄云天的典型形象。
汉王刘邦在远离彭城的树林中歇息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刚放亮,便向下邑开拔。下邑在砀县以东,且有吕后的哥哥吕泽率领的一支人马。而砀县是他的老巢,斩蛇起义,就是在芒砀山下。项羽若是把他逼得太紧,他还可以把队伍拉上山去,同楚军展示游击战和持久战。
刘邦坐在车上,耷拉着脑袋,显得很沮丧,刘盈和鲁元公主靠着车子的另一侧,互相依偎,看样子仍有些怕他。他们吃不准这位父亲,不定什么时候还会把他们踢下车去。
太阳出来了,照着远远近近的田舍,照着坑坑洼洼的山道。这是五月的太阳,一出来就格外刺眼,将热气弥漫到空中。穿戴过于复杂的刘邦感到很不舒服,他索性摘下冠戴,脱掉衮衣,将半个身子裸露到阳光下,任一头长发在风中飘飞。这使他看上去像个山野狂人,不过,感觉好多了,心情也似乎不再那么沮丧。
抵达下邑,被吕泽接着,刘邦方得以沐浴,洗掉了一身臭汗和污垢。
几天后,汉军的残兵败将陆续聚集下邑,刘邦检点人马,尚不足五万。进军彭城时的五十六万人马,被项羽的三万轻骑打掉了五十万,其中,大约三十万战死(包括落入睢水溺死),二十万逃亡,如此战绩,刘邦不能不垂头丧气。
刘邦又从将士口中得知殷王司马卬阵亡,原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了楚军,赵、魏等败兵均已逃回本国,赵王歇和魏王咎都有背汉降楚的迹象,刘邦以汉王的身份号令诸侯、共伐无道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并且,已得到确切消息:太公与吕雉落入项羽手中,项羽动了杀机,幸好被范增劝止。范增待之如客,每日酒肉奉送,准备以此二人招降刘邦。
老父、妻子暂且无碍,刘邦这才放下心来。
五月中旬,刘邦退守荥阳。荥阳以北,有座小城名曰成皋(又名虎牢关,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荥阳与成皋连成一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依山傍水,进可攻,退可守,它是关东通往关中的咽喉,又是关中威慑关东的重镇,刘邦欲在此阻挡楚军的进攻。
五月下旬,大将军韩信领兵数万到达荥阳,不久,丞相萧何也从关内送来兵员与粮食,汉王刘邦的军威复又大振。张良对刘邦进言道:
“当今天下,有三个人可以破楚军、败项羽,这三人是:韩信,彭越,英布。前二人已归入汉王麾下,只九江王英布,虽与项王有隙,却一直持观望态度,汉王派人说之,陈说种种利害,或可使之来降,为我所用。”
刘邦说:“我刚吃了败仗,声威远不如先前,英布肯来降我么?”
张良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汉王不必小瞧了自己。汉王除了打仗不如项羽,其余各处均在项羽之上。而我刚才列举的三人,正好能弥补汉王之不足。英布是个聪明人,对时局看得很清楚。前时项羽征齐王田荣,他称病不从。汉王打彭城,他又稳驻九江,拒绝驰援。单凭这两件事,臣可以断定,此人已生外心,汉王遣使往说,正是时候。”
刘邦喜道:“先生一席话,真令我拨云雾而见青天。打仗,靠先生列举的韩信、彭越和英布。而审时度势,则非先生莫属也!我有先生,何愁得不到天下!”
谁去游说英布归汉呢?张良说,他愿前往,凭三寸不烂之舌,他有把握说动英布。但刘邦不同意,认为此举太冒险,眼下毕竟是楚强汉弱的时候,张良若一去不返,被砍头或扣下,刘邦可就惨了,刘邦输得起五十万大军,却输不起张良。
挑选使者的工作整整持续了三天,挑来挑去,挑中了一个小人物,名叫随何。
随何时为谒者——一个掌管传达的小官,亦属谋士之列,虽然是最小的谋士。随何在荥阳时,心里一直不痛快,前些日子,在虞地,刘邦召集低级谋士开会,把他们骂了一顿。
刘邦说:“你们这群不中用的东西,没有一个为我打天下动过脑筋!”
刘邦骂他们是不中用的东西,还算是好听的词儿。几乎所有的低级谋士都暗自庆幸:汉王没有操他们的祖宗。唯独随何闷闷不乐,不甘心挨骂。
随何认为自己有才,不该混在低级谋士中间,动不动就挨汉王一顿痛骂。当然,他的才华需要被证明,换句话说,他需要时机,以脱颖而出。
汉王挑选使者,往说九江王英布。机会来了,但机会与风险并存:谁都知道,那个受过黥刑的九江王脾气古怪,不大好惹,一句话说错了,就可能死在他的剑下。低级谋士们互相摇头,避之唯恐不及,只有这位谒者随何,在犹豫了两天之后,终于站了出来。
担任考官角色的张良同随何细谈了一个时辰,然后称之为辩士——辩士已经比谒者高了一个等级。张良说过的话无疑是管用的,因为张良是大谋士。
小谋士受到大谋士的夸奖和提拔,心里很高兴。辩士,他一再重复着这个称谓,像是抚摸一件新得的珍宝。但愿此去九江,能在英布座前大逞辩才,说其归汉。彼时,他为汉王立下大功,要地位有地位,要珍宝有珍宝。
六月,辩士随何带了二十个随从(他平生第一次有随从,并且是二十个随从。),连同他的升官发财的美梦,出发了。从荥阳到九江(今安徽寿县),走了大约四、五天。
随何到了九江,英布派他的太宰出来应付,过了三天也没与随何见面。
随何见不了英布,就无法向英布陈说辞、施展辩才。不过,真有本事的人,可以间接同英布讲话,因为随何与英布中间有一位太宰。看来,随何的确有本事,他采用隔山打牛的办法,对九江王英布施加影响。这天,他对太宰说道:
“我作为汉王的使臣,到这儿已经三天了。九江王拒不见我,其中必有缘故。他认为楚王强,汉王弱,而我此番出使九江,就是想辨明究竟是谁强谁弱。我说得有理,大王不妨采纳;如我错了,那就斩了我和随员,表明大王坚决臣服于西楚霸王。”
太宰把随何的话转达给英布,英布果然召见随何。
随何开口便道:“我受汉王之命,前来九江叩问大王起居。有一件事我甚觉奇怪:大王为何跟楚王如此亲近?”
英布道:“这有啥好奇怪的?我曾为楚将,当然要以臣下的身份侍奉楚王。”
随何笑道:“大王曾为楚将,这点不假,但要说以臣下的身份侍奉楚王,就有点言过其实。楚王伐齐,大王理应亲率部属,为楚先锋,为何只拨了四千人助楚,难道北向称臣,就这样做吗?汉王攻入彭城,大王坐观成败,不派一卒渡淮往救,难道身为楚将,能这样袖手旁观吗?如此看来,大王名为事楚,并无行动。大王这样做,我认为很危险。”
随何所列两件事,正是英布的心病。英布沉默着,显然在考虑随何的话。
随何趁机大逞辩才:“大王既不愿依附楚国,又不离开它,这种骑墙态度,我以为很不可取。大王认为汉弱楚强,然而,楚国兵力虽强,天下人却让他背上了不义的名声,他背弃盟约,杀害义帝,一味靠战争来强化自己。汉王能取得诸侯的信赖,退守荥阳,凭借蜀、汉的粮食和兵员,深沟高垒而守边陲。楚人出师,要深入敌国七八百里,攻城没有力量,老弱运粮辗转千里。楚军进攻荥阳、成皋,汉军岿然不动。楚军进而不能得手,退而不能解围,试问,楚军之强强在何处?大王助楚,不能灭汉;大王助汉,则必能灭楚。形势已摆得十分明显,大王不可再犹豫了。恳请大王归汉,汉王必然割地以加封大王,并且保留大王在九江的封地——汉王历来是说话算数的。”
一席皇皇大论,说得英布只有点头的余地,不过,事关重大,他并未作出明确的答复。
英布让随何退下。看样子,他要三思而行。
随何可不能让他犹豫:他夹在两股势力当中,倒向哪一边都是可能的。
其时,楚使亦在九江,天天催英布增援。随何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逼英布摊牌。他乘英布正在传舍中会见楚使,径自推门而入,当着英布的面对楚使说:
“九江王已归从汉王,楚王怎能令他发兵?”
英布听了悚然一惊,无言以对。楚使见状,情知不妙,转身要走。随何一声大喝:
“大王不斩楚使,更待何时?”
英布无奈——事已至此,他不得不当,机立断,作出选择。他斩了楚使,正式起兵叛楚。
。英布归汉,大大分散了项羽的兵力,起到了牵制楚军的作用。项羽抽出两员大将:项声和龙且,领精兵数万,入九江讨伐英布,双方激战数月,一直打到年底。后来,英布由于中计而导致惨败。楚军冲进九江城,将他的妻子也杀了——归降刘邦,他付出了巨大代价。
一败涂地的英布收拾残部,与随何一起,到荥阳投奔汉王刘邦。他满以为会受到刘邦的隆重接待,殊不料刘邦对他冷淡之极:他进入内室参见刘邦时,刘邦正坐于榻上,两个女子一左一右,为他洗脚——这是刘邦怠慢客人的惯用伎俩,先前就对郦食其用过一次。
堂堂九江王可不比那位高阳酒徒:他气得想自杀,从娇妻于地下。
不过,当英布回到刘邦为他安排的住处时,又高兴起来:室内的一切陈设与汉王一模一样,完全是诸侯王的等级。当晚,汉室重臣张良、萧何、韩信先后都来看望他,对他很尊敬,他又觉得挽回了面子。
刘邦这一招,叫做先煞威风,后施恩惠。英布心高气傲,连项羽都不买账,刘邦不这么做,日后也难摆布他。
刘邦这种恩威并施的做法,作为一种长官策略,对后世影响很大。
而且,他完全是自己拿主意,不劳别人来提醒。干这类事,他历来在行——比他的任何一个部属都在行,他是天生的制人者,被制者还大都是高人,轮不到庸碌之辈。
随何功成而返,巴望着升官发财,由低级谋士一变而为高级谋士,但刘邦并未给他加官,只赏了他一些金帛。事后,刘邦似乎把他给忘了,及至打败项羽,开庆功会时,刘邦才记起他。却当了文臣武将的面,骂他是腐儒,干不成一件大事。随何先是莫名其妙,继而明白刘邦的用心所在。他问刘邦,用步兵五万、骑兵五千能不能打败九江王英布。刘邦说,不能!于是,他又说:我随何不费一兵一卒而使英布归汉,功在五万步兵、五千骑兵之上,汉王倒说我是腐儒。难道我随何真是一个腐儒吗?
刘邦大笑,当即论功行赏,升任随何为护军都尉——一个真正的高级谋士。
随何以一席高论说英布归汉,惹动了另一个欲以舌头横行天下的大辩士:这就是郦生。
其时,魏王豹宣布投楚。这又是一个骑墙高手,刘邦还定三秦,他觉得刘邦势大,投了刘邦。刘邦在彭城惨败,他又觉得刘邦势小,转投项羽。他这么投来投去,早晚要激怒某一方。
现在,魏王豹激怒了汉王刘邦,刘邦要兴师问罪,郦食其自告奋勇:凭他的一张嘴,使魏王豹重新归汉。刘邦想,这样也好,以免分散兵力。他对郦食其许愿说:
“先生如能成功,我把魏地给你,封你为万户侯。”
于是,郦食其满怀封侯的希望,星夜赶往魏都平阳,对魏王豹陈说利害,晓谕祸福。不难想象,他那张上了年纪的嘴,是如何唾沫飞溅。然而,凭他磨破嘴,魏王豹始终不为所动。最后,魏王豹感叹似地说道:
“人生在世,有如白驹过隙,我已是年逾半百的人,能自在几年就自在几年。汉王专爱骂人,辱骂诸侯、君臣,动不动就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简直是对待奴仆的态度,哪有什么君臣之礼!我可不愿归附他。今生今世,再也不想见到他。”
郦食其无功而返,并将魏王豹的这番话转达给刘邦。刘邦勃然大怒:
“老子骂你是为你好,不识抬举的杂种,老子不骂你时,就要取你的狗命!”
遂令大将军韩信,率大将曹参、灌婴并汉卒数万,北伐魏王豹。
韩信根本不把魏王豹放在眼里,孤军深入,一口气打到平阳。兵多将广的魏王豹,转眼间便被韩信打得昏头转向,只得下马伏地,投降了汉军。
韩信遣人将魏王豹及其家人押往荥阳,请汉王发落,又修书一封,请兵三万,继续北上伐赵。韩信征讨诸侯,意在为刘邦消除侧翼威胁。刘邦在征求张良的意见之后,立即发兵三万,由张耳率领,前往平阳与韩信会师。
韩信与张耳会师后,迅速翻越太行山,猛扑赵国,以极其高明的战术在井陉大破赵军二十万,斩陈余,俘获赵王歇,占领赵国,置常山、代郡。接着又乘战胜之威,招降燕国,顺利平定河北。韩信开辟的第二战场缓解了刘邦在荥阳的压力,项羽先后数次派兵渡河,在赵地攻击韩信,均被韩信打败。
再说刘邦。
魏王豹被押到荥阳,刘邦一见就拍案大骂,骂够了,喝令左右推出去斩首。魏王豹平时就惧怕刘邦,此时刘邦发怒,什么难听的话都骂了出来。魏王豹缩紧了脑袋(担心它被一刀砍下),一声不哼,心想:凭你怎么骂,不砍脑袋就行,然而刘邦骂到尾声后,突然提高音量,大喝一声:“给我推出去,砍了!”
魏王豹立时吓得屁滚尿流,磕头如捣蒜,连呼饶命。刘邦转而笑道:
“我以为你是个硬汉子哩,原来也是胆小鬼。你这副熊样,杀你真不如杀一条狗——你这条命,我暂且记下,如再生异心,定诛你三族!”
魏王豹复又叩头不止。他此刻的心境,等于死过一回了,已经尝到了死亡的滋味。刘邦饶他不死,他心中立刻充满了感激,讨好刘邦的念头油然而生。他说,他有个年轻貌美的姬妾,名唤薄姬,愿献与汉王,侍奉箕帚。
刘邦笑道:“你用过的女人,却又来呈献与我,这不是欺我么?”
魏王豹顿时脸色煞白:死亡再次溜回他的身边,用它冰冷的指爪搔他的后脑。献什么女人,他想,真他妈的多此一举,他简直想自己给自己一刀。
还好,这次刘邦没有动怒,只叫他退下。
魏豹一走,刘邦立即让人把那个名叫薄姬的女子带上来,刚才的话,不过是说着玩儿的。不用别人用过的女人,他可不那么清高。当年在沛县,他就是勾引寡妇的好手。
其时樊哙在侧,见刘邦又动色欲,便劝道:
“汉王,眼下楚军逼得紧,荥阳并不是固若金汤,这女色嘛,还是不近为好。”
刘邦瞪他一眼。“楚军逼得紧,就不要女人了么?冷梅枝不在身边,我老婆又在项羽手上,你要让我独卧空床?传令薄姬上殿,我要看看她是如何年轻貌美。”
樊哙觉得自己有责任提醒刘邦,又道:
“彭城之败,汉王宜吸取教训。”
这句话把刘邦惹毛了,立即加以训斥:
“彭城是彭城,荥阳是荥阳!你这屠狗出身的家伙,再敢说一句晦气的话,本王照样推你出去,砍下你的狗头!”
樊哙顿时血往上涌,因为他的头竟被称做狗头。大丈夫惜头如金,宁愿砍下而不愿受辱。如果不是旁边的萧何拉住他,他会跳将起来,为自己的脑袋辩护:这是一颗聪明的、忠诚的、粗中有细的好头。尽管有时失之鲁莽,但无论如何不是一颗狗头!刘邦必须作出解释,必须收回刚才的这句话,否则,他将自杀。
正吵闹间,一个通身洁白的女孩悄然上殿,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转向她。
这便是薄姬。她确实很美,在男人们的目光当中,含羞低眉,翻弄着衣襟。
不用说,刘邦当即决定,把薄姬留在身边。没人再来饶舌,劝刘邦远离女色,不知是慑于这位汉王之威,还是觉得薄姬这样漂亮的女孩确实有留下的必要。
薄姬被献给刘邦,就不再是魏王豹的女人。她悉心侍奉刘邦,除了奉献姿色,也奉献生育功能。不久,她为刘邦怀上了一个儿子,即是后来的汉文帝。大概由于她天性温顺,无意在宫中惹是非,所以逃过了吕后的毒手。吕后一死,吕党被刘党清洗,她安然坐上了太后宝座。
此系后话。
刘邦在荥阳期间,一面与楚军相持,一面大享艳福。上苍接连赐给他姿色超群的大美女,薄姬之外,还有一位戚姬。戚姬与薄姬不同,她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成为刘邦的女人之前,戚姬叫戚姑。
刘邦逃出彭城后,曾经路过一个叫戚家庄的地方。当时,天色已晚,刘邦下令休息,几百汉军就横七竖八地倒在路旁——虽遭惨败,但刘邦还是努力做到不扰民。他本人例外,因为他是汉王。
夏侯婴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这恰好就是戚姑的家。开门的是她父亲,人们叫他戚公。夏侯婴对戚公说,有一位大人想借宿一夜,明天一早就走。说着,他指了指身后的刘邦。这位戚公想必见过些世面的,认出刘邦头上戴着的王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称拜见汉王。
刘邦当时想:一个山野村夫,居然认得我是汉王。
戚公自然殷勤款待,杀鸡宰鱼,让出最好的卧榻。刘邦很疲乏,吃过之后,倒床便睡。戚公却叫来了他的闺女,要献给汉王。对他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不是在逃亡的途中,堂堂汉王怎么会在他家住上一夜。这个闺女即是我们要讲的戚姑。
刘邦睁开睡眼,瞟了戚姑一眼,由于光线暗,刘邦又太疲倦,戚姑并未给这位汉王留下特别的印象。“身段还可以。”刘邦嘟哝一句,顺便抓起榻旁的一根玉带,向戚公抛过去,接着,翻身向内,又睡着了。戚公本来是让闺女来献身的,见汉王如此,只得把戚姑带走,好在他得了一根作为定礼的玉带。山里人,把定礼看得很严肃的。
第二天,刘邦匆匆上路,把戚姑完全忘了,后来在路上宽衣,发现少了玉带,才隐约记起昨夜的情形。到荥阳后,忙于调兵遣将应付楚军,已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如果戚公不把戚姑带到荥阳,向汉王刘邦出示玉带,也就不会有戚姬,同时不会有后来发生的、在中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人彘故事。
戚公带着闺女,辗转几百里来到荥阳,见到刘邦。这一次,由于光线好,戚姑得以完整地呈现在刘邦面前。刘邦一看眼前的戚姬,差点惊叫起来。
这无疑是他平生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长身玉立,明眸皓牙,一笑倾城,再笑倾国,总之,所有形容女人的美好词汇都不妨往她身上堆,没有不贴切的。
不言而喻,戚姑很快变成了戚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