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慢步科举路(4)

第二章:慢步科举路(4)

程朱理学所讲“格物致知”,是对于经验中的事物穷究其理;(色色及至穷得多时,就会悟到世间万物共有共循的道理,用的是归纳的方法论。而王阳明想只通过格竹来窥理,则是想当然地认为“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想毕其功于一役。

朱子理学讲求“存天理,灭人欲”,所谓天理,即世间万物所具有的规律;而人欲,则是吾心。朱子理学将物理与吾心二元对立起来,认为理来自物内,要认识天理,就必须克制我们内心的欲望,限制自身的官感,忽视“吾心”。

而阳明所悟的“格物致知”,则是要用吾心的直觉去知情达意。真正的“吾心”就是这个统一的直觉。所有的学问道德都根植于这种直觉,以及因这种直觉所形成的情绪。王阳明认为,朱子理学只能寻找到间接知识间接经验,而这是没有终极意义的。所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是大方向错了,南辕北辙,工夫越深错误越重,类似格竹。

再退一步说,就算当初钱同学和王同学格竹成功了,又怎么能保证二者格同一竹所得之理就相同呢。用莎翁的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后来,王阳明“翻”朱子学的案,问心无愧地说: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说的去用?我着实曾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本想格物却未料被物格,成圣路受挫后,他只得走上功名路,“随世就辞章之学”,反过头来取现世名利荣华。

屡败屡战的科场常客

弘治六年(1493),王阳明进京参加会试。这一年,他老爸王华又升职了,成了翰林院的核心官员,皇帝身边的重要讲师。官不在于高,而在于给谁办事。父子俩双线齐飞,一个是皇帝的老师,一个是未来的天子门生,在当时好受国人一番羡慕。在老爸的光环和期许之下,王阳明对于即将到来的会试是志在必得。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以后要是官场上这二人携手通力,那会是怎样的虎虎生威,威风八面!

估计想到这儿,王阳明和他老爸都会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但老天爷估计也天天过得很无聊,于是就偏偏来劲,和王阳明开了个大玩笑。第一次的会试,王阳明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惨淡收场,名落孙山,令人大跌眼镜。

程朱理学所讲“格物致知”,是对于经验中的事物穷究其理;(色色及至穷得多时,就会悟到世间万物共有共循的道理,用的是归纳的方法论。而王阳明想只通过格竹来窥理,则是想当然地认为“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想毕其功于一役。

朱子理学讲求“存天理,灭人欲”,所谓天理,即世间万物所具有的规律;而人欲,则是吾心。朱子理学将物理与吾心二元对立起来,认为理来自物内,要认识天理,就必须克制我们内心的欲望,限制自身的官感,忽视“吾心”。

而阳明所悟的“格物致知”,则是要用吾心的直觉去知情达意。真正的“吾心”就是这个统一的直觉。所有的学问道德都根植于这种直觉,以及因这种直觉所形成的情绪。王阳明认为,朱子理学只能寻找到间接知识间接经验,而这是没有终极意义的。所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是大方向错了,南辕北辙,工夫越深错误越重,类似格竹。

再退一步说,就算当初钱同学和王同学格竹成功了,又怎么能保证二者格同一竹所得之理就相同呢。用莎翁的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后来,王阳明“翻”朱子学的案,问心无愧地说: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说的去用?我着实曾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本想格物却未料被物格,成圣路受挫后,他只得走上功名路,“随世就辞章之学”,反过头来取现世名利荣华。

屡败屡战的科场常客

弘治六年(1493),王阳明进京参加会试。这一年,他老爸王华又升职了,成了翰林院的核心官员,皇帝身边的重要讲师。官不在于高,而在于给谁办事。父子俩双线齐飞,一个是皇帝的老师,一个是未来的天子门生,在当时好受国人一番羡慕。在老爸的光环和期许之下,王阳明对于即将到来的会试是志在必得。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以后要是官场上这二人携手通力,那会是怎样的虎虎生威,威风八面!

估计想到这儿,王阳明和他老爸都会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但老天爷估计也天天过得很无聊,于是就偏偏来劲,和王阳明开了个大玩笑。第一次的会试,王阳明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惨淡收场,名落孙山,令人大跌眼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神一样的男人——王阳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神一样的男人——王阳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慢步科举路(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