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医学家成为上帝(5)

假如医学家成为上帝(5)

电影《我,机器人》将人类社会推演到公元2035年,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美国USR公司开发出超能机器人产品--NS-5,其外形酷似人类,拥有强化耐久的钛金属外壳,可执行各种任务。从保姆、厨师、快递、遛狗到管理家庭收支,简直是无所不能。一时间,机器人的数量成3倍趋势增长,平均每5人便拥有1个机器人。

这部戏的剧情描写警探史普纳与专门从事机器人心理研究的科学家苏珊生活在一起,生活观念南辕北辙的史普纳和苏珊却在调查一桩疑似NS-5谋杀人类的案件中不期而遇……人类制造机器人时,通常会遵循所谓“机器人三定律”来设计并控制它们。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觉机器人似乎已经学会了自我思考,并且解开了控制他们的密码,成为了完全独立的“机器类”。这部戏带给人类的思考是:人类必须开始重新思考如何面对机器人。

然而,机器人或者人类自身都值得信赖吗?

拍摄于2001年的电影《人工智能》反弹琵琶,展现了:机器人歧视的命题。这部电影拍于2001年,其时代背景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化的住所,精心设计的饮食,为你服务的不再是人类,而是机器人。园艺、家务、友谊,机器人可以满足每一个需求,但让人类超越“robot”的魔咒去真心“爱”机器人或许是无法做到的。在机器人发展过程中,为机器人赋予情感程序极具争议。机器人被看作是现代设备,他们不应具有感情。但是由于很多父母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电影中的情景与伦理困境不是没有可能。

它的命题与《伙伴》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爱机器人吗?有一家计算机公司做出了一个决定:制作一个具有情感的机器人。他的名字叫大卫(哈利-约尔-奥斯曼)——第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作为一个试验品被该公司的员工(山姆-罗伯兹)和他的妻子(弗朗西斯-欧康娜)收养。他们自己的儿子因病被冷冻起来,直到能治疗这种病的方法出现。尽管大卫逐渐溶入这个家庭,但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情况使得大卫对他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无法忍受。人类与机器都无法接受他,大卫开始了自己的旅行,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白色巨塔:电影中的生死、疾苦与救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白色巨塔:电影中的生死、疾苦与救疗
上一章下一章

假如医学家成为上帝(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