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情叫真挚(4)
缄(诚)之
七月十五日
在第二页信纸的空白天头上,还另外添加了两行字:
与此信一同带上“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单行本共五本。除你自己留一本外,送仿吾一本。假如可能,请各转毛与洛甫一本。
最近翻阅包子衍编的《雪峰年谱》,忽然有两个发现:其一,冯雪峰曾经写过一篇著名论文《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1946年7月由上海作家书屋出版单行本;其二,@1965年秋至1966年夏,冯雪峰在河南安阳参加“四清”时,曾经使用过一个化名“冯诚之”。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封友人书信,出自冯雪峰之手。落款应是“诚之”而非“缄之”。写信时间应该是1946年的7月,《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一书刚刚出版。
按着这个思路读下去,这封信丰富的内涵和异常饱满的情感,就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不论是作为文学史料,还是作为丁玲与雪峰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都是一封十分有价值的书信。
二、母亲给丁玲的信为何通过雪峰中转?
雪峰写这封信的起因是:“你母亲于五月间写了一封颇惨的信寄重庆给我转你,现在转给你”。
那时冯雪峰在哪里,在干什么?
雪峰1942年底被党营救出狱后,1943年6月奉周恩来之召辗转来到重庆工作,为了掩人耳目,与姚蓬子一起,住在重庆作家书屋。1946年2月中旬,他又受周恩来委派,从重庆到上海参加文化界活动,党的关系放在驻上海联络处。开始,他通过韩侍桁的关系住在国际文化服务社,后来,这家文化服务社为他出版的一本杂文集受到国民党特务机关注意,为了安全,根据董必武的指示,雪峰搬到姚蓬子的作家书屋,那里是一幢三层楼,很宽敞,却将他安排在二楼一个四五尺宽、原本用来存放书籍的夹壁中。雪峰向来简朴,毫不在意。那段时间他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就利用夜晚写文章挣些稿费。他写了大量论文、杂文和寓言,那是雪峰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那时丁玲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