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片为何屡屡得奖?(2)

传记片为何屡屡得奖?(2)

我们在此讨论何谓传记片,有多少虚构成分就应该将影片排除在传记片范畴外,听起来似乎钻进了象牙塔。

我想说明的是,虚构的多寡并不会影响影片的艺术成就。对于上述例子,想必大家不会有什么异议,窜改就窜改呗,无伤大雅。

首先这些都是公认的经典,其次都是老外的作品,说穿了,一般人对原来的真实故事兴趣缺缺,只有像我这样发癫的人才会千里迢迢跑去寻找那七个唱《哆来咪》的人物原型。

“窜改”一旦发生在国产影视片中,大家的立场就会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当年电视剧《霍元甲》从香港热到内地时,霍的后代便抗议剧中把他们祖先描写成有风流艳遇之人(他不风流怎么会有你们呢?

),再后来就是某个格格的后代对琼瑶阿姨大加不满,再后来据说杨子荣的后代要打官司什么的……这些人有没有幽默感啊?

知不知道什么叫做

“做戏”?戏就意味着瞎编,专业术语叫虚构,我们某个时代连历史都可以当泥塑来对待,对文艺创作为何不能宽容一点?

何必+激情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在我们的辞典里,传记片似乎等同于歌功颂德,等同于为皇帝和烈女树碑立传。

好在许云峰没有后代或后代比较开通,否则他们更应该站出来抗议了,因为广为传颂的

“绣红旗”其实不是江姐她们的创举,而是渣滓洞

“男生宿舍”的功劳。如果我从事写作,绝对不碰真人。在我们这个社会,纯都会有人对号入座,采用真人名字岂非自找官司?

除非你愿意把每个人物都塑造成毫无欲念、助人为乐、两眼放金光的圣人,否则他们的后辈跟你没完。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云峰的后代(其实我根本不清楚他有没有后代)才没有一状告到包公那儿,因为我听渣滓洞的讲解员说,许的原型是犯了一个很傻帽的错误才不幸被捕的,远没有和电影中那么完美无缺。

中西方对于传记片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影片通常很关注人物不完美的一面,正是这些缺失甚至黑暗面,才使得人物产生立体感、散发艺术魅力。

巴顿脾气暴躁,他若活在今天,虐囚就不是纯为了取乐那么简单了;纳什尽管经历了美化工程,但银幕上他依然在精神及性功能方面大有欠缺;朱莉娅扮演并获影后的阿莲帮穷人打官司,但她喜欢穿得跟廉价妓女似的;《我的左脚》中的布朗身残志坚,尽管身上没有几个器官能活动,但依然像一头好色的大灰狼;斯通镜头里的尼克松急需心理医生帮他挖掘童年的郁闷;辛德勒犯有生活作风、投机倒把等问题,更严重的是,他还是一名纳粹党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你的,大大的坏:远离标准答案的影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的,大大的坏:远离标准答案的影评
上一章下一章

传记片为何屡屡得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