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河边的古城(6)
在我们看来,这种事真是倒霉透顶,最好一辈子也不要发生,可是印度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种时候的恒河是最吉祥不过的了!
因为她融合了瓦鲁那河与水塘诸神的神圣性,使得原本就很圣洁的恒河又再加上了许多圣洁,如果刚刚好又遇上满月,那就更加的上上吉祥了!
因此这时别忙着抢救家当,赶快带着毛巾到河水中沐浴比较重要,因为只要在这样的水中沐浴,并以五谷米球(Pinda)供养祖先,你和祖先就能得到解脱,永远不再受生死轮回。
这样的机会是极罕见的。12世纪时的一块石碑铭文上,就记载着一位国王在这样的恒河泛滥中沐浴并举行祭典、奉献土地的事迹。
然而,随着城市的日益膨胀侵蚀,溪流和水塘慢慢受到污染,开始淤积堵塞,于是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百年间,英国殖民政府便将它们一个一个抽干,填上沙土水泥做成道路或公园。
例如,现在通往达沙苏瓦美河阶的主要商业道路,原先就是戈达瓦利溪流(GodavariNala)的河道。
自此而后,恒河泛滥的情景就退出历史舞台,等着成为神话舞台上的一部分。
不仅
“清流交错”的景象不再,现在要看出瓦拉那西的精华区是位在一座山丘上也都不太容易了,因为密密麻麻的房屋和庙宇已经盖住了它的原本地貌,不过如果你搭乘三轮车(Ricksha)来到城中的丘克区(Chok),就能立刻感受到这座山丘的陡峭威力!
我们现在就正和这座山丘缠斗着!三轮车夫是一位颇有年岁的老人家,载着我们和二十多公斤的随身家当,瘦干的双腿在踩过火车站到丘克之间的平地路段时已显吃力,越过达沙苏瓦美路(DashashvamedhaRd.)之后,渐渐有了坡度,这时老车夫已经不能再坐在椅垫上了,他必须先把全身重量放在左脚,踩下左边的踏板之后,再把重量调到右脚去踩下另一边的踏板。
随着坡度愈来愈陡,踏板愈来愈不愿意被踩下,老车夫瘦弱的身躯没有多少重量可以抵抗地心引力,最后他终于被迫跳下车来,改用那双枯瘦的臂膀推着车子向前走。
即使是这样,车子仍然是不情不愿爱动不动的,文二终于忍不住了,跳下车来帮忙,老先生涨红了脸,拼命要他坐回车上,他必定是怕待会儿我们扣他的车钱吧!
可是无情的陡坡不再给他推辞的借口再继续比手划脚下去车子就要往下滑了!
于是两个大男人就这么慢慢地在拥挤的大街上推着车,路过的人都要回头来好奇地看看文二这个奇怪的外国男人。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样做是有违社会伦常的,因为印度的种姓思想强调各司其职,并不赞成互相帮助,难怪大家的眼神都充满了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