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4)
要想让群众少上访,就得了解民情民意,并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这就要求干部们主动“下访”。因为坐在办公室、拍脑袋是不可能了解群众需求的,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知道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怎么做才能让群众满意。在这方面,石家庄原纪委书记姜瑞峰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姜瑞峰到石家庄市纪委上班的第一天,就接待了一批慕名而来的上访群众。在接待过程中,姜瑞峰不禁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变群众上访为纪委“下访”,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变“层层转办”为“直接查办”+激情小说呢?
在他的提议下,市纪委很快就创建了“下访工作队”,工作地点是农村,对象是农民。市属17个县(市)纪委也相继成立了“下访工作队”。
七十多岁的张小明老人,因宅基地被邻居非法侵占,3次到乡政府告状,都因乡里偏袒而得到错误的裁定。老人连续5年上访都没有结果。“下访工作队”通过调查取证,了解到老人反映的情况属实,最终促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下访工作队”的做法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石家庄市纪委“下访”工作做得很有特色,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干部多“下访”,老百姓的问题有人管,自然就不会再上访。在这方面,习近平同志也给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而他在接任浙江省委书记后,9个月的时间就跑了69个县(市、区)。有一次,在衢州市衢江区工贸职校的临时接待室里,仅仅一个上午,习近平和接访团就接待了三百多人次的来访群众,当场解决了七十多个问题。
然而,在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平时高高在上,官职不大,架子却挺大,老百姓唯一能见他的地方,就是电视上。平时对民情民意漠不关心,出了问题就简单粗暴地对待。这样的做法,老百姓怎么能不上访?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不妨经常问问自己:我下过几次基层?倾听过多少个群众的诉求?为多少个老百姓解决过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