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家意识、文学叙事与学者参政(10)..

第一章:国家意识、文学叙事与学者参政(10)..

第一章:国家意识、文学叙事与学者参政

——以《新语》半月刊为核心的史料考辨

知识分子往往会成为一个时代改革的先锋,因为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意识形态,到最后都会跪倒在缪斯神像之下——只有文学,才是意识形态之上的意识形态。

——罗曼雅柯布逊(RomanJakobson),1960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礼记大学》,BC100

由傅雷、周煦良所创办的《新语》半月刊(下文简称《新语》)是上个世纪40年代颇有研究价值的一份社会刊物,这是作为主编的傅雷唯一的一次出场。从时间上看,创刊于一九四五年十月一日、一共只持续五期的《新语》本身有着很重要的历史可解读性——正值抗战方毕,国共又谈判破裂,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新语》的创刊可以说是当时知识分子在特定时期内的心理状态投射;从内容上看,该刊的撰稿阵容不可谓之不强大,除了主编傅雷、周煦良之外,郭绍虞、钱钟书、杨绛、夏丏尊、王辛笛、马叙伦、黄宗江与孙大雨等名家,均为该刊的撰稿者。

但是,就是这样一份刊物却不被研究界所关注,甚至在对该刊的期数的表述上还存在着纰漏。傅国涌曾撰文称“1945年冬天,他(傅雷,引者注)曾与朋友创办综合性的《新语》半月刊,一共办了8期”,结果《深圳商报》(2008年04月07日)、《新华月报》(2008.5)等报刊纷纷以讹传讹,而根据笔者在万方、CNKI与台湾地区TSSCI等论文检索系统来看,对于《新语》的专题论文一篇未见,仅有近十篇关于傅雷的学术论文提到了其刊名。

这样一份颇为重要的刊物实在不应该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因为从《新语》所刊载的文章,以及其办刊形式、存在意义来看,对于该刊的研究有助于对抗战结束后国内知识分子的国家意识及其使用的政治话语有着较强的分析价值。

本文拟从重读《新语》半月刊这一珍稀史料入手,力图从历史地位、文本内涵与社会影响的三重视角,来追寻该刊的研究价值。(右图为《新语》封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国家意识、文学叙事与学者参政(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