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女青年也有隐私权
大龄女青年也有隐私权
每个人都有隐私权,在当今社会应该早已成为定论。小朋友还不乐意妈妈翻他的日记本呢,偏偏就在对待内心世界特别丰富的大龄女青年这个问题上,人们常常表现出不允许人家拥有自己隐私的姿态。
比如某席间,几个熟人,几个半生不熟,还有几个完全陌生。谈点业务,扯点闲话,酒也喝得渐入佳境,不认识的人也熟起(色色小说来了。有人开始询问一位看上去单身的女青年:“还没结婚呢吧?”女青年愣一愣:“没呢。”再问:“那有男朋友了吗?”女青年一看就太嫩,说了大实话:“没有。”这下大家兴奋了:“哟,怎么搞的?这么漂亮的姑娘是剩女?”一说剩女,席间男性以及结了婚的有了娃的女性似乎马上充满优越感,我特别讨厌这个词,一个剩字,毒害太大了,活活把一群优秀女青年从火热的婚恋生活中划了出去,不就是没结婚没男朋友吗?是她们对人生要求高好不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并不是谁把她们剩下的!
那些好事者还在继续:“为什么没男朋友呀?你这么优秀肯定大把人追啦,是不是条件太好眼界太高?”看起来挺孤傲的女青年倒挺坦然,不作声,“嘿嘿”笑,估计这些年被人问得太多了,早没脾气了。
人家不说话,那是人家有涵养,各位就赶紧转换话题吧,可是偏不,他们好像觉得人家这岁数不结婚就变成社会公有话题了,既可以任人评说,也可以提供给大家释放爱心了。话题继续:“这个岁数了不谈恋爱,那你平时都干些什么啊?”好脾气的女青年说:“还挺忙的,会会朋友上上课,平时在家看书上网,好像都忙不过来。”一位阿姨着急了:“那怎么行?年纪轻轻的,忙啥都是白搭,还是赶紧找个男人成个家是正事。”这腔调,我觉着怎么活像穿越回上世纪中期啊?都什么时代了,活得开心才是正道,单身一辈子又怎么着?找个同性过日子又怎么着?
其他人立马找到了兴奋点:“那你想找个啥样的?条件说来听听我们帮你留意。”女青年显然没有请大家帮忙作媒的意思,但她也不想扫大家的兴,于是含糊地说:“我没啥条件,只要看起来差不多就行了。”大家继续兴致勃勃:“啥叫差不多?身高有没要求?年龄有没要求?收入呢?家庭条件呢?”女青年继续十分勉强:“我不太在乎这些的。”
“那你到底在乎什么?总有个条件嘛!”
“就是聊得来喽,有感觉喽!”
我听出来了,这完全是鸡同鸭讲,没有共同语言。这是两种价值体系之下的两套思维模式,好事者们是现实的、世俗的婚姻观念,就讲个门当户对、条件相称,人家是文艺女青年,讲的是感情、感觉,你可以说她太不实在,可那是她的事,她的人生由她自己来承担,你不是她的朋友,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地不把自己当家人的亲人呢?有些话、有些事,能且只能由她的朋友和家人来说、来做,否则就叫“交浅言深”,刚刚认识,却想刺探到人家的生活深处,这么干的人不自知,却会让别人很尴尬。
不用说,这个饭局之后,并没有任何人真的为女青年介绍什么对象,这些好事者只是消费了女青年一把,只因为她大龄、单身,没有一个男人站在她身后为她遮住来自男权社会的好奇眼光。
微博上一度流行“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我不知道那些发上去的资料照片是不是都经过当事人的授权,只是替换角度想一想,如果我还没结婚,我的朋友们未经我同意就四处公开资料替我征婚,那该是一件多么多么恐怖的事啊!自己的爱,很可能与孩子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
爱有性别,在某些事上,男女永远无法沟通。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除了用更多的爱来包容,我们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