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出使美国(1937-1946)(10)
至于蒋电中所交代的第三项——禁军用品售日,他也同样努力不懈地去完成。《日记》中记此事,虽不多,但有一条已足证明。1940年7月24日:
晚上去纽约。临行之前S.K.H.(即Hornbeck)邀去小坐,小谈。他又说,不久即有好消息。
7月25日在纽约又记:
午后两点,得馆中电话,知白宫宣布,把废铁、废金属、汽油、汽油产品列入禁运物品之列。
我大高兴。此即S.K.H.所谓「好消息」,吾友果不欺我。
洪北克(Hornbeck)前一日暗示「好消息」,第二天胡适闻讯后「大高兴」,都说明此事在他们两人之间酝酿已久,因此一旦实现,彼此都喜不自禁。这里我必须顺便指出,胡适在大使任内,他的最得力的美国伙伴便是洪北克。洪原在哈佛大学教远东史,后来进入外交界,他与胡适订交或许始于早年访华时期。无论如何,1927年2月他和胡同在纽约美国外交协会举办的大型讨论会(听众一千五百人)担任主讲人,彼此观点已很一致,因为洪支持国民革命,并力主美国废弃对华的不平等条约*啤:*适出任大使时,洪适为国务院的高级政治顾问,他们两人几乎每隔一二日便见面磋商有关事务。洪在政界的消息灵通,为胡提供一切必要的背景知识。胡在任内交涉顺利,得洪暗助之力极大。《日记》1940年7月22日条:
S.K.H.于中国最有功。这三年来,他的主张与美国对我国的动作都是关系。
但若不是胡适任大使,洪北克也不可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这是可以断言的。洪对国民政府的同情与支持始终不变,迟至1949年1月,他在国会作证,仍然极力主张支持国民政府(见《日记》1949年1月16日条所录洪的英文证词)。胡适对他显然也发生了持久的影响。
1942年9月大使卸任后,胡适在美国又继续居留了差不多四年。他为什么不回国呢?除了个人的原因外(两个儿子都在美国上学,需要他供给费用),公的方面也有困难。10月6日郭泰祺从重庆托美国人携带一封秘函给他,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兄持节四年,誉满寰瀛,功在国家,一旦去职,中外同深惋惜。其难进(弟所知)易退(亦弟所知)有古人风,尤足为士林矜式。而弟于惋惜之余,颇有吾道不孤之感。(IfeelnowIamingoodcompany!)一笑。友好中谓此次之^H小说事「其戏剧性不减于去年十二月之事。」(按:指郭的外交部长忽然被免职。)弟意二者固不可相提并论,国人之骇异可见一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