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学时期(1910-1917)(3)
此记明言「考过」,本无可疑。胡颂平《年谱长编》在此条之后的「编者按」引唐德刚《胡适杂忆》说:
胡氏在哥大研究院一共只读了两年(1915-1917)。两年时间连博士学位研读过程中的「规定住校年限」(requiredresidence)都嫌不足,更谈不到通过一层层的考试了。……所以胡适以两年时间读完是不可能的*!*
《年谱长编》的「编者按」接着说:
照《胡适杂忆》的话,似哥大不应授予胡先生博士学位的。但哥大授予胡先生博士学位乃是事实,若非唐君推断有错误,则是哥大办理博士学位授予的人有错误(第一册,页285)。
胡颂平先生为胡适辩护,自在情理之中,但唐德刚先生的怀疑是否有根据呢?胡适晚年在《口述自传》中,是这样回忆的:
我在1915年9月注册进哥大哲学系研究部。其后一共读了两年。在第一年中我便考过了哲学和哲学史的初级口试和笔试。初试及格,我就可以写论文;我也就[可以]拿到我的[哲学博士]学位了。1917年的夏季,我就^H小说考过我论文最后口试。所以两年的时间——再加上我原先在康乃尔研究院就读的两年,我在哥大就完成我哲学博士学位的一切必需课程和作业了*ぁ*
这和前引《留学日记》一条先后一致。《日记》说他在1915年11月——即入哥大两个月后——便考过「初试」,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今据《口述自传》,则知他在康乃尔最后两年已修了足够的哲学史和哲学课程,所以他读博士学位的时间一共是四学年,并不自哥大始。但是胡适在康大毕业是1914年,为什么他说在康大读了两年研究院的课程呢?1914年2月17日〈记本校毕业式〉条解答了这个疑团:
余虽于去年(按:1913年)夏季作完所需之功课,惟以大学定例,须八学期之居留,故至今年二月始得学位,今年夏季始与六月卒业者同行毕业式(《留学日记》卷四)。
原来他每年都上暑期学校,到1913年夏天已修足了毕业学分,只因限于校章的规定,延迟到1914年2月才正式取得学位。他最后两年多修研究院的哲学课程,是无可置疑的;《留学日记》中有很多条札记可以证明这一事实,读者不妨自行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