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学时期(1910-1917)(2)
一、留学时期(1910-1917)
《胡适留学日记》刊布最早,流行也最广,所以不须多说。我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中,已详引《留学日记》,说明留美七年是他的「精神准备」时期。1917年6月他启程回国则象征了「准备」时期的终结,因为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已发表在《新青年》1月号,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这七年之内,中国学术思想界正处在低潮时期,不少人都在重新探索出路。陈独秀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和章士钊的《甲寅杂志》都代表了这种探索的努力。胡适个人的「精神准备」和中国思想界的「新探索」恰好发生在同一时期,这才造成了他「闭门造车」而竟能「出门合辙」的巧遇。
在这一阶段中,胡适生命史上有两个相关的疑点必须予以澄清:第一是博士学位问题,第二是他的哲学造诣问题。
关于博士学位的问题早在1919年便已出现了。朱经农1919年9月7日给胡适的信中说:
今有一件无味的事体不得不告诉你。近来一班与足下素不相识的留美学生听了一位与足下「昔为好友,今为雠仇」的先生的胡说,大有「一犬吠形,^H小说百犬吠声」的神气,说「老胡冒充博士」,说「老胡口试没有pass」,「老胡这样那样」。我想「博士」不「博士」本没有关系,只是「冒充」两字决不能承受的。我本不应该把这无聊的话传给你听,使你心中不快。但因「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种谣言甚为可恶,所以直言奉告,我兄也应设法「自卫」才是。凡是足下的朋友,自然无人相信这种说法。但是足下的朋友不多,现在「口众我寡」,辩不胜辩,只有请你把论文赶紧印出,谣言就没有传布的方法了**
「昔为好友,今为雠仇」即指梅光迪。这是当年「谣言」的起源,但朱经农显然知道关键全在胡适的博士论文没有印出来。1920年8月9日朱经农在致胡适函中附注又说:
又,你的博士论文应当设法刊布,此间对于这件事,闹的谣言不少,我真听厌了,请你早早刊布罢*ⅰ*
胡适的论文终于在1922年刊出(见后),我想这也是一个原因。现在让我们根据《日记》,重考这一疑案。《留学日记》1917年5月27日追记〈博士考试〉条说:
五月二十二日,吾考过博士学位最后考试。(中略)此次为口试,计二时半。吾之「初试」在前年十一月,凡笔试六时(二日),口试三时。七年留学生活,于此作一结束,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