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0社会管理创新六论
社会管理创新六论之1:建设中层社会
社会管理创新六论之2:建设有公信力的协会
社会管理创新六论之3:推动公益组织大发展
社会管理创新六论之4:透明度的管理
社会管理创新六论之5:从参与式预算开始
社会管理创新六论之6:创新公共外包的模式
1门道——升级与优化
公共政策的六个新转向
发展底线监控力
游说才是政策的生命
游说的世界需要规则
两会提案需要辩论
呼唤民生政府
保增长与保民生两难
2腔调——转型进行时
透明会吓死一帮人
换个做法更亲民
模糊官文对百姓不利
公家的会风实在要改一改了
请专家、领导正常说话
当官不宜读博士
无谓消耗公共资源,造楼等于造孽
行政办公中心都可拍
建设讨老百姓喜欢的政府
3呼声——公众与民意
公众评价应该公共化
大官评小官
农民代表最怕被代表
中国民意六十年
民意决定中国文化标志
民考官越来越流行了
如何与新一代对话
国人对国家小骂大认同
科学决策需要系统民意
民意等于舆论吗
国进民退的权益
4摆平——社会与民生
五问商业地产
央企退出无利于抑制房价
开发商不开发土地开发啥
拆迁权与房价上升
麻将也能促进社会和谐
考公务员热得有毛病
5地盘——城市与社区
令人神往的公共空间
建设魅力青年廉租社区
在网络社区中营销
不应只是星河湾做到
城市变脸的八种推力
深圳的移民城市文化
城市软实力的关键
解铃不能靠系铃人
创造有机的商业社区
社区建个图书馆
武汉能做到其他城市呢
让社区积极分子出头
6手段——服务至上
为新公共服务时代预备
动员社会力量做好职工社会服务
公共服务应加大外包
从满意度到改进度
院长左右着医院的水平
大学,少花点钱建楼
构建小病防线
从有学位无学历说起
7新业——公益新模样
迎接公益转型时代
公益转折的伟大意义
公益事业的产业链
造就一万名公益创业者
“零点”的公益创投模式
在金主中营销公益
助力公益人才的培养
公益创业的宽广思路
社会公益怎么创业
公益创业的样子
8善工——新公益的经营
公益的品牌溢价效应
该修理一下村官项目了
社区新公益需要新动员
公益,动起来就有资源
公益从微小的地方开始
公益问题上的迷思
透明会吓死一帮人
凤凰卫视关注了一下获得财政部招标的若干机构网站建设的预算,有
三千多万的,有几百万的,有近百万的,有没写款项的。这一公布立刻引
起了不少反响,人肉搜索的结果更是揭发出一些显然有猫腻嫌疑的东西。
其实这仅仅是网站建设,要是把电站建设、电信基站建设、公路铁路站建
设、公共汽车站建设等等在内的所有站点建设或者非站建设的财政项目公
开透明的话,大概我们一下子就又有了更多可以去质疑的项目了。在我们
参与的一些地方财政资助的项目成效评估中,各项目的实际成效与预期成
效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如果再把所有公共预算资助项目的成效的独立评
价结果予以公布,那么就有更多的项目值得去质疑了。如果我们再把过去
项目的成效与现在没有机会得到的项目的历史做个公布,看看是不是真的
有优胜劣汰的机制,那么就又会有另一堆值得质疑的项目了。
财政预算透明是否是政务公开的关键,不同的地方政府有不同的答复
,广东的广州市和河南的焦作市,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另外有些地方
政府的回答则是否定的。实际上,不管我们说一千道一万,民主机制的关
键之一是预算应受到某种公众的控制,如果预算是黑箱,则其他的一系列
说法就很难避免有作秀之嫌。在预算控制之中,透明化是起码的操作机制
。需要透明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招标机会的透明公开,我们现在
的很多公共项目都是在小圈子里玩,这本身一开始就决定了其不公平性,
要是财政拿出一百万做招标广告,我可以说那些网站建设的预算能省下一
大半;二是招标过程公开,包括谁是评标的,怎么评,用什么指标评,都
谁参与应标了,弄个视频直播也花不了多少钱;三是招标结果公开,让大
家去验证与质疑;四是项目成效有相对独立的评价机制并把评价结果公开
,比如有人回应说网站建设贵是有很多后期维护,那么就进行两三年的跟
踪评估好了,看看你是怎么维护的,需要多少成本,因为你拿了公共财政
的钱就要受到公评;五是过去项目的评价表现要作为背景资料在今后再参
与招标时公开。虽然这些透明措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也不是防范腐
败的绝招,但是至少最显眼的那些问题就会有明显的减少。
反危机中的行政权力风光无限,公共项目钱财滚滚,而恰在这个时候
,对公款乱花的质疑与愤慨隐藏了更多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否则财税
收入的增加就会直接与腐败的增加连接在一起了。公家的钱越多,就是从
老百姓那移挪得越多,那么给老百姓的交代就应该更清晰,对掌握财务资
源者的透明化监督就应更严格。
换个做法更亲民
一个政府部门单位有一位员工得了精神病,单位领导就对她老公说,
带你老婆回家好好看病吧,待遇不变,什么时候病好了再来上班,当然该
老公感恩戴德就按下不表了。同一个时候我读到一个媒体上报道某地警察
因公殉职,上级单位领导去送了锦旗,也发了点慰问金,大致说了一番党
和人民不会忘记某某同志之类的话。
这个时代的领导人对群众事情的反应我觉得要具备这样几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同理心,要能站在群众的角度去体会与想象,你可以只拍拍背
,或者默默地握握手,说出几句体贴的家常话,而别整那些官面上的场面
话;二是要能发出自然声,要用自然的语言说出寻常的话语,尤其是要能
脱离官方的背景,让人觉得能讲出普通人说的话;三是要能轻车简从,在
那么多人围着的情况下连领导人自己都表现得很僵硬,就别说那些没怎么
见过世面的普通百姓了;四是要学会一点与各地人民互动的技巧与工具,
哪怕是偶尔说句方言或者给普通民众发个问候信,都是现在这个社会中很
实用的亲民途径。
今天,很多领导人都应意识到他们不只是业务领导人,他们更是真正
的政治领导人,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尽量贴近社会各群体的政治需要,如何
与各社会群体互动,如何与社会矛盾中的群体近距离地沟通。公共沟通与
公共动员能力建设的迫切性从来就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在以往的中国社
会,中国人基本是生活在与领导人的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也甘于把
政策大事看成是上面的事情。但是今天,信息的产生、分享与传播机制大
大改变了,尤其是年轻一代借助于网络以及他们的低权威主义价值观而在
政治沟通上提出了新的需要,这个时候,我们那些老套的政治模式就不那
么好使了。西方政治体制中借助于选举机制而迫使政治领导人与草根和基
层互动,而我们今天的工作模式却很容易导致官僚体制内的管理者和领导
人精英化与仪式化,从而远离了真正动员社会的机能。
P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