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黄浦江畔的外乡人(6)
第一次失败,并未使我的父亲死心,几个月后,他又走了。是的,如果一个人,尤其是男人,想干一番事业,有谁不遭几次挫折,不走几回弯路?有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一帆风顺?
这次,我父亲走成了,再没回到过三眼井。不久,来了封信,说是去了黄埔军校。祖父母,尤其是祖母并不清楚黄埔军校是什么性质,想到儿子一表人才,老呆在个小店铺也不是办法。二位老人认为,儿子这次去了军校,有书读,又能学到军事技术,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内心还是挺高兴的。
3祖父上海谋生
父亲外出的这一年,祖父患了一场大病,失业了。为了活命,不得不再次举债度日。他病好之后,试着去上海谋生,碰碰运气。有几位早年去了上海的老乡,见到祖@父有困难来投奔他们,向他伸出了热情之手。先是安排他眼下的生活,接着,大家一起商量出主意,为祖父解决长远问题。
老乡们为祖父打了个“会”,办事首先得筹备一点钱,“有钱买得生人胆,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年的大上海确实如此。
老乡们热心建议:要祖父立个门面,开间小小的店子。他们到处打听,得知在郊区的石灰桥,有人新盖了三间房,快要完工,准备出租,房租也比较公道。他们当即为祖父垫付了定金,把房子租下来,又置办了几件简单的行头家具,进些货,择吉开张。
承老乡的鼎力相助,悉心关照,祖父在上海郊区有了一块自己经营、自己当家作主的小小天地。最初,由于资金有限,只不过是卖些油盐、烟酒、糖果、煤油、火柴、纸张等日常生活用品。“万事开头难”,这开头锣鼓打响了,后面的戏就好唱了。
祖父识文断字,能写会算,有点经商的头脑。他个子不高,瘦瘦的,精力充沛,办事干练利落,为人又忠厚。他经营的原则是:买卖公平,薄利多销。顾客进屋,笑脸相迎,童叟无欺,尽量做到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去。祖父很快搏得了广大顾客的赞誉,有人还竖起大拇指夸奖:“王老板好!王老板真不错!”
一般说来,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天时、地利、人和。祖父人缘好,客源广,固然是重要因素,另外,还有一个优越的条件——地点适中。
祖父的小店朝着大马路。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热闹闹。这儿离黄浦江不远,距铁路较近,还有著名的南洋中学也在旁边。小小的店子,呈现出兴隆的景象。
为了方便群众,有利顾客,也利于自己的发展,祖父面临着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铺面必须扩大,货源要足,品种要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随之而来的是人手不够。一个人,忙里忙外、进进出出,再能干也顾不上了。
祖父计上心来,一封家书,邮回故乡,接自己的老伴和儿媳来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