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角声——回忆早逝的母亲(1)
永夜角声——回忆早逝的母亲
易新夏
“我的妈妈正在抚着我的额角悲啼,猛然一声炮响,把我从梦中惊醒……”在高小的《国语》课本上,读着这篇题为《梦见妈妈》的文章,眼泪止不住流下来。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国难深重的岁月,大部国土已被日寇的铁蹄践踏,侵略者的炮声已逐渐逼近我们地处湘中丘陵的家园。这课文上的字句仿佛象炮声一样震荡着我们年少的心灵。战场上的战士在梦见他的妈妈流泪,而我们现在@也只能在梦中见到自己的母亲了。
母亲去世很早,在我们失去父亲数年之后,母亲又相继离去。父亲去世时三十六岁;而母亲与世长辞时年仅三十一岁,他们的人生历程实在是太短暂了。父亲和母亲至今只有一张“十年浩劫”后侥幸保存下来的旧照片。母亲端坐在一条长靠椅上,带着幼小的新农,她身着带镶宽边的花绸旗袍,通过圆圆的眼镜片,安详地望着我们,父亲着西装,平头,侧坐在椅子扶手上。这就是父母留给我唯一的纪念品。
父母的一生,象流星一样,瞬间即逝。然而,父母的身影,岁月的流逝不但未能让他们消退,反而随自己不断丰富的人生体验更加清晰地刻印在我的心中,总有一缕悠长而又带有悲凉的思念。
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也许是时代的玉成吧!不过,这样的结合并没有给母亲带来多少幸福(尽管当时人们认为她是幸福的)。做一个革命军人的妻子是艰难的,不到十年的婚姻生活,给她留下的只是四个幼小的孩子和太多的咀嚼不烂的悲哀。这种精神负担竟是如此沉重,最终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
父亲易维扬曾经找到过他们那一代人正确的道路,他从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跑出来,走进陆军讲武堂,在湘军的大本营里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后随军南下,到了广州,参加了军政府陆军讲武学校的筹建和招生(该校后来并入黄埔)。1927年,在席卷神州的那场大革命风暴中,他作为六军的一个团长,曾亲历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北伐战争,三战南昌,下芜湖,克南京。不久,风云突变,六军被解散,军长程潜被捕,党代表林伯渠被通缉。父亲虽非员,也惶惶然失去了政治上的根,象浮萍一样漂流,最后辗转回到广州,参加了在酝酿中的两广反蒋斗争,以壮年之身死于不明不白的暗算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