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2)

陈永华(2)

陈永华祖籍漳州龙溪县石美村北门后山,生于1634年,比郑成功小10岁,郑成功很赏识他,给予很高评价,称其是“当世孔明”,并授予咨议参军,令其辅佐郑经,让郑经以老师之礼待他。显然,陈永华很珍惜这份信任,鞍前马后,他一直竭力为郑经出谋划策。郑经也非常倚重他,主政后,将陈永华晋升为统领勇卫,并加监军御史之职,让其掌管大政,日后两人还缔结了儿女亲家——郑经的长子郑克臧娶了陈永华的小女儿为妻。

“深耕种,通鱼盐,安抚土番,贸易外国”,这个设想其实是郑成功在世时就有过的,然后陈永华又接着往下做。1665年,当海峡战事还未一波波涌起时,陈永华就开始考察台湾南北各社,将开垦情况大致弄清,回来后建议郑经颁布屯田制度,进行屯田垦殖。之前郑军粮草供给主要仍依靠大陆沿海,如今除了迁界海禁外,更有清军大兵压境,曾经的补给之路已经基本断绝。官兵上下不能忍饥出战,而脚下土地那么多,又那么肥沃,却白白空置那里。应该把官兵派出去垦荒,应该让土地齐刷刷长出丰茂的庄稼来。

在提议推行屯田制度的同时,陈永华还提出兴办教育的设想。

许多历史往事堆砌在烟尘里已经只配做垃圾,但有些历史今天回望起来却仍然非常有价值:台湾全岛如今有40多座孔庙,而第一座孔庙则兴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第二年正月竣工。陈永华在此设立“太学”,自任主持人,亲自传授弟子,另外一些大陆来的文人学士也被召来充当教师。

那时的台湾,尚没有日历与文字,计算时间是以月圆为月、十月为年,教育业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如此情况下,仅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孔庙肯定是不够的,于是规定,凡汉人居住的村社,都必须设立学校,所有年满8岁的孩童,都得入学,由东渡来台的那些大陆儒生教导汉文,学习儒家经史文章。而当地少数民族子^H小说弟入学,则以免除徭役作为激励。

能征善战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支撑着它的除了与生俱来的智慧、胆略、气度之外,更重要的是知识,而知识素养源源不断的培育与储备,往往又是一个政权能够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条件。大概正是基于此,郑经在稍有犹豫之后,还是接受了陈永华的倡议。

台湾有史以来最早的一场考试开始了。按规定,天兴州、万年州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州试胜出者,参加府试,府试通过了再送院试,而院试录取者,就可以获准进入“太学”深造了。就是说,这座孔庙在当时,是台湾读书人最仰望的高处。凡在里头苦读3年得以毕业,就可以学而优则仕,踏进官场,成为享用俸禄之人了。

毫无疑问,在推行台湾文化教育方面,陈永华功不可没。今天台南市位于孔庙对面不远处仍有一座小庙,名为“永华宫”,宫内所供奉的神明“广泽尊王”,就是当年陈永华从福建迎请来的。而陈永华死后,也由人而神,当地百姓也在宫内供奉起“陈永华参军”塑像,祭拜的香火至今不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过台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过台湾
上一章下一章

陈永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