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圳(1)

水圳(1)

二水圳

作为中国第一大岛,台湾有2/3的面积被高山与丘陵所占,平原在西部,仅占1/3。论功行赏是一种老套的管理手段,虽有俗气之嫌,却是有理有节而且有效的。因为平台有功,台湾南部一大半当时已经在郑氏手中开垦出来的肥沃田园,都归施琅所有了,称为“施侯租田园”,所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纳统归清朝在台的衙门代管,并保送至大陆转交施琅世袭业主,直至1894年日本^H小说占台后才终止。毫无疑问,台湾的收复令施氏获利巨丰,而施琅的一些部将,也相应获得了类似的利益。

台南西北面的将军乡,从前叫“沤汪”。传说因攻台有功,施氏获得了跑马三日为其业地,西起马沙沟,东至乌山头,不料马跑到今天将军庄这一带时,突然脚蹄断裂,于是索性就在这里建起“将军府”。而马蹄所踏过的土地,就是“施侯租田园”。

有了地谁来管理与耕种呢?

据当时的资料,初并入版图时,台湾共有田园18453甲。那时台湾一甲约等于11.3亩,推算一下,便大约有20多万亩的田地了。而人口呢?人口很少。郑氏官兵以及明朝遗老遗少在郑克塽投降后,都被迁回大陆,一时之间在台湾的汉人仅剩下七八万人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班师回朝后,继续当着福建水师提督,看上去官没有升,实际上因为康熙还封他一个靖海侯,又获得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实在算得上功成名就、名声显赫了。那以后,直到1696年去世,他都不再踏上台湾岛半步,可是皇上所赐的那么多土地他是喜欢的,他也乐于让春华秋实在那一大片沃土中尽情上演。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那时期,许多施琅的族人就纷纷从泉州动身往台湾去了,他们带动了新一轮的东渡潮。

彰化县内的八堡圳建于1719年,是台湾三大古老埤圳之一。建修者叫施世榜,其父施秉与施琅同宗,曾随施琅东征台湾,以军功授左都督,加提督军门,诰封明威将军。康熙三十一年(1691年),施世榜随父亲到台湾凤山县,后来虽回大陆任职几年,最终还是再赴台湾,并在彰化定居下来。康熙四十年(1701年),他以“施长龄”之名向官府申请垦发土地执照,先后购下了大约3万多亩的土地,然后回到闽南老家,招募了大量当地农民前去耕种。(八堡圳小注)

春耕秋收,有一种东西却是不可缺少的,就是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过台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过台湾
上一章下一章

水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