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号(6)
另一传说也源于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开国时,有人拒命,兴兵作乱,令甫定的赵宋王室很不爽,便派兵出征。双方还未交战,潮州太守王待监就先赴三山求神明保佑,眨眼间竟真的雷雨交加,叛军被吹袭得溃不成军,终于举械投降。到了宋太宗时,潮州一带又有人作乱,匪呀贼呀到处都是,宋太宗于是御驾亲征,却屡屡无功而返。正气馁无奈之中,一天忽然有几位穿金甲的神人横空出世,神勇无比,法力无边,眨眼间那些匪贼就风卷残叶般被收拾殆尽。王师不战而胜,凯旋之时,猛抬头,忽见城头鲜艳霞云中出现一面旌旗,上书“潮州三山神”五个大字,宋太宗一怔,终于明白过来,原来金甲神人竟是三位山神下凡助他啊,便颁诏封君山为“清化威德报国王”,明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H小说应丰国王”。
因为护佑百姓,三山国王被虔诚供奉,渐渐演化成为客家人共同的神明。客家人东渡来台开垦时,便从当地庙宇中将三山国王分灵带来,在落脚地建寺供奉。
彰化县溪湖镇的霖肇宫,据说是在明万历年间就来到台湾了。当年广东揭阳县马义雄、周榆森等人到台湾采芡实作药材,为了祈求一路平安,特地带上老家霖田庙中的三山国王分灵香火。他们先是在鹿港登陆,次年才在溪湖建起寺庙。1993年,该庙曾举办一场大型活动,庆祝开基400年。如果记载无误,那它便是全台最早建成的三山国王庙了。(霖肇宫小注)
与鹿港三山国王庙合祀的,除了天后圣母外,还有韩文公,即位列唐宋代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因为得罪皇上,被贬潮州任刺史。“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首流传千古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就写于赴潮途中,而侄孙韩湘则被明代小说家吴元泰在《东游记》里,演绎成八仙过海中那个手执紫金箫惩恶扬善的韩湘子。韩愈贬潮州仅7个多月,却做了很多实事: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每件实事都造福百姓,因此深得民心,被潮州人设祠祭祀。“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两广总督吴兴祚赴潮州参谒韩文公祠后写下的,他认为如果不是韩愈被贬来潮,这里还无法摆脱蒙昧,对韩愈给予高度评价。而最不吝赞美之辞对韩愈进行讴歌的,则是同列唐宋八大家的苏东坡。1092年,也颇有诗名的王涤知潮州时,特地约请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苏东坡为韩文公祠撰写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在这篇一挥而就的《韩文公庙碑》中,同为文人的苏东坡,竭力讴歌出自己的敬意,不经意间也把自己的这些文字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乾隆三十七年(1698年),潮州人将家乡广泛祭祀的韩文公崇拜带到台南,与三山国王以及天后圣母合祀,并在庙中设客房,供往来的潮籍商贾歇脚投宿。在家靠父母,出门靠老乡,这里无形中也成了移台潮州人聚会交流之地,于是也被人称为“潮州会馆”。
细算起来,清代来台的客家人其实有五支脉络,从康乾时期起,他们就分别从福建汀州府、漳州府,以及广东梅州府、惠州府和潮州府陆续往台湾迁移。但清初客家人渡台禁令的执行,毕竟令客家人经历了更多的艰辛与悲苦。所以,那首广为流传的《渡台悲歌》由客家人编写,就非常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