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囚徒困境 —— 理性与利己主义的囚徒..
第三章囚徒困境——理性与利己主义的囚徒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宋]僧志文
英明的君主,从不缺乏背弃盟誓的正当理由。
——马基雅维利
1950年,美国兰德智库的几位策略顾问,提出了“囚徒困境”的模型。后来,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塔克教授,用一个故事阐述了什么是“囚徒困境”。
嫌犯的两难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犯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5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一年半。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三年。嫌犯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嫌犯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嫌犯会如何做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两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两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
囚徒困境反映的是聪明的利己主义者的悲哀:每个人最聪明的选择,最终并导致集体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