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能否成为中国的龙头(4)
在国务院给上海与深圳两地的形象定位中,唯有金融中心重叠。虽然上海争到了成为“钦定”的金融中心的机会,但是,建设金融中心的首要推动力,并非行政力量,而是制度建设与市场主导,深港目前在法治软环境上比上海好得多。同时,虽然金融监管中心在北京,金融机构多在上海,但是现金交易最频繁的还是深圳,因为那里每天都有企业之间的自由资金流动。而上海由于缺少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开放竞争体系,终将难以成为高效的金融中心。
上海若想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首先需要培养出像李嘉诚、马云那样的企业家,造就一大批富有竞争力的企业,不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前,上海的非公有制经济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5.7%,而同在长三角地区,常州的非公经济所占比重达59%,无锡的非公经济所占比重为60.8%,杭州的非公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8.6%,而宁波非公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则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在北方内陆区域,河北的非公经济比重达52.9%;在传统的重工业区东北,哈尔滨的非公经济所占比重为50.6%;在中部,河南、湖南的非公经济比重分别达到59%和54.5%;在西部,四川非公经济所占比重为52.1%。在众多的内陆省份和地区,民营经济均已成为主体,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
如此而言,上海的民营经济不仅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都属落后之列。连曾经的重工业基地东@北,甚至西部部分地区,民营经济都要比上海活跃。
就全国棋局而言,根据全国工商联的预测,未来三年内,民营经济比重将达到70%左右。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上海更需快马加鞭。
2008年3月,由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座谈会。未来,上海将在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等政策上,从对单个企业“发点球”式的扶持转到面向整个行业的“普惠”式支持,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在行业准入、扶持政策等方面,上海将想方设法破除政策壁垒,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
在未来,上海市政府只有致力于市场化,调整上海的经济结构,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方能使上海重新获得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