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的六大误区(4)

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的六大误区(4)

湖州的定位是: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对接基地。

嘉兴的定位是: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中心。

绍兴的定位是:以轻纺为主的工贸城市。

舟山的定位是:港口旅游城市,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前花园”。

从这14个城市的定位来看,都体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特色,发展各自的特色经济;与上海实行对接,进行错位发展;主动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实行梯度发展。因此,可以用“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梯度发展”三句话来概括。14个城市在产业定位方面,有的侧重信息,有的侧重光电子,有的侧重化工,有的侧重汽车,有的侧重轻纺,有的侧重旅游,有的侧重港口、外贸,都没有搞“小而全”、“大而全”,也都没有一窝蜂地提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在与上海的关系定位方面,除了杭州提出要做上海的“后花园”、舟山要@做上海的“前花园”外,其他城市都没有做类似的定位。

第二节高端崛起还是中端崛起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改革开放历经30年,中国已经创造了“中国奇迹”,亦使“中国模式”成为广泛的共识。自1840年以来的强国之梦,已经隐约在望。

在此情况下,很多人提出,中国完成了初步的强大之后,应该走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迅速实现普遍的产业升级。而在此前,吉利收购沃尔沃,似乎成为中国企业未来走向的注脚。

因此,在众多地方区域规划中,很多城市都提出了“高端崛起”的方略。

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而言,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下端。

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其路线为:从欧美到日、德,为第一次产业转移;从日、德向亚洲四小龙等后起发达区域的转移,为第二次产业转移;而从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发达经济体,向最广大的后发经济体的转移,是第三次产业转移。

而中国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亦遵循这种规律。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既是中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历程,亦是参与全球产业链获得回报的过程。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亦存在着严重的隐忧,最为迫切的,乃是在产业链上中国逐步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在高端领域,中国的产业升级,受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阻击;而在低端领域,中国的全球市场,则被印度、越南等后发经济体逐步侵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国诸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国诸城
上一章下一章

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的六大误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