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俱怀逸兴壮思飞(上)

十六章:俱怀逸兴壮思飞(上)

vip内容开始解禁,请朋友们继续支持,谢谢!

*****************

对于陈希烈的突然来访,李复实在未曾料到,小小的吃了一惊后,忙出正门迎接。

两人寒暄客套几句,李复请他入正堂上座,亲自斟上茶水,才笑道:“相公今日此来,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陈希烈捧着茶杯,微微一笑:“李学士太过谦虚,堂堂翰林之府,怎能称为寒舍呢。再说谁不知李学士经商有道,大发其财,这府第更不能说是寒舍了,啊,哈哈。”说完自顾笑了起来。

李复也陪着笑上一阵,看陈希烈态度如此示好,心知必然没有什么坏事。又听陈希烈说起新学诸书的事情,便随着闲扯起来,虽然知道陈希烈绝不是为此而来,但只好耐着性子说话。

说了好大一会儿,陈希烈才说道:“今日我陪圣上读书,听圣上对李学士赞叹不已,李学士日后必能宏图大展啊。”

李复心道,终于说到正茬了,口里却谦虚道:“在下怎能比得上相公,单单是长伴圣上读书这一条殊荣,旁人就难以得获啊。”他不提宰相风光,只说伴君侍读,绝对是有心所为,毕竟满朝都知道陈希烈这宰相当得有些窝囊。

陈希烈心中又怎能不知,若是说宰相荣耀,他比起杨国忠那可是差的太远,但李复只说伴君侍读之事,这个却是那胸无才学的杨国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也只有在此事上,他还有些面子,当下便觉得李复甚为可亲,不再左右而言,谦虚两句后正色道:“圣上今日问及度支一职以何人领判合适,老夫心想李学士能撰写新学诸书,尤其是《算学》等极为精通,还发明算盘,替代算筹,经商处事又极之精明,正是最上人选,便向圣上举荐学士,圣上当时就大表赞同,想必近几日就有恩制下来。”

李复此时的心惊,绝对比适才听得陈希烈来访还要震撼。得见天颜之时,当场就封了翰林,如今不到一个月,竟然要他判度支事,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晋升,虽然他对做官是早有预谋早有打算,但对此际这过快而且透着古怪的升迁,实在大出所料。

其实度支一职,乃户部四司之一。尚书六部中的户部,又分为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整个户部,乃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内政部和财政部。其中金部掌管钱帛之出纳,仓部则管谷粟之出纳,而度支,则是掌判天下租赋多少之数,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详细说来,就是每岁计其所出而度其所用,转运征敛送纳,皆准程而节其迟速。凡和籴和市,皆量其贵贱,均天下之货,以利于人。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凡天下舟车水陆载运,皆具为脚直,轻重贵贱、平易险涩而为之制。除边军另有支度使计军资粮仗之用外,天下每岁所费,皆申度支会计,以《长行旨》为准。

因此,这个职位非同一般,极为重要,度支郎中乃是从五品上的品序,且多以户部尚书、侍郎等重臣兼领,此际这一职务即由右相杨国忠领之,说起来他也算是从这一职务上起来的,自天宝初到京城得职,杨国忠已掌控度支近十年。

眼下杨国忠正得恩宠,身居高位,皇上为何忽然想到分他使职,并将度支一职交与自己,李复满心疑惑,一时怎么也想不通。所以听得这个消息,心中也并无应有的喜悦,而尽是猜测之情。只好再谦虚几句,说自己才疏学浅,难当此任,陈希烈却一再说他过于自谦,况且皇上已有决定,就让他等着旨意了。

后来与陈希烈又聊些闲话,李复几乎有些心不在焉。送走陈希烈,便立时去寻元结与张彖。

此时府中大事,已皆交与张彖。因元结中了进士,虽还未放官,但按旧制惯例,是要先放到外面任一届县尉等职的,所以在走之前,诸事便都交给了张彖。

张彖以前做县尉之时,勤于政事,善于吏治,做的极为出色,此时打理这些生意,也是轻松自如,不在话下。

李复细说了陈希烈来此之事,元结道:“堂堂一任宰相,跑到这里来先告知胜之要升职之事,真有些失体面。”

张彖道:“陈希烈坐上宰相之位至今,哪里还有那么多体面。此时前来示好,恐怕也是不得已,是想要拉拢胜之罢了。”

李复点头道:“当年圣上要中书令萧嵩择相,萧嵩推举右丞韩休,圣上同意,便命草诏。高力士漏与武氏,使李林甫得知,先去告诉了韩休,等韩休入相以后,对李林甫甚好,后来又举荐他为宰相,加上后宫武惠妃襄助,李林甫遂得拜黄门侍郎。今次陈希烈此来,不过类此,他想与我搞好关系,日后也许能得我相助,这倒不算什么,也不是坏事,我自然明白。我不明的是眼下杨国忠判度支事已久,为何圣上忽然要改人所判,我若入职,与杨国忠的关系岂不是立时便拉紧了?”

元结道:“关键是胜之升迁过快,在圣上面前很是得宠,陈希烈定是看到此点,才有交好之举。不过若圣上已做决定,胜之还是听命的好,你我不也早盼着入朝,为百姓民众做些事嘛,至于与杨国忠的关系,我以为圣上必然会先与之交待,不会有太大问题。”

张彖接口道:“次山说的有道理,但杨国忠此人心胸狭隘,不得不防,虽有圣上安排,但胜之还是要小心为是。眼下胜之对他暂时造不成什么实际威胁,想来他也暂不会有何动作。”

李复叹口气道:“以前只盼着得获官职,好大展拳脚,谁知当真一开始,便觉得不是那回事,看来官场之复杂,还在我预想之外。”

张彖笑笑,说道:“胜之也不必气馁,官场之内,朝廷之上,哪里是那么好相与的,不然我也不会弃官,还有心归隐呢。但经历这许多事来,我反而看清了一些东西,以胜之的聪慧和远见,不见得会在那些人之下,还是放心去做吧。”

李复苦笑道:“二位说的轻松,我只不过是在学术上略知一二,怎当得这度支一职?整个大唐的天下租赋掌判,物产事宜,水陆运输,忽然全放在我的肩上,我怕担不起啊。”

元结看着他,笑道:“胜之想的太过复杂,虽有这许多的事宜,但度支一部也不是你一人之力,下面那么多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都是光看不做事的吗?杨国忠判度支至今,你以为诸事都是他一人做的?”

张彖也笑道:“胜之确实过虑了,圣上要你判度支事,又不是要你事事躬亲,你只要略为指导便可,发现什么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即可,哪里有那么麻烦的。”

李复自嘲一笑:“也许是我想的太多,只是一直想,既然要做就一定做好,这度支一职,牵涉极广,我只是担心力有不逮啊,也许,找个好帮手会好的多……”其实李复心里,还是将这官职想的太过复杂,他内心深处,一直将此职和后世的财政部官员相提并论,试想自己从小到大,哪里做过这么大的官,所以有些心怯而已。

元结和张彖互视一眼,看着忧心忡忡的李复笑了起来。

李复忽然说道:“得加快学院建设的速度,趁着这几天还有空,再去看看。”

此时已是四月中,天气已渐渐热起,学院的建设也将接近尾声。

由于学院位于开明坊,李复觉得这个名字就很不错,就干脆以坊名为学院名,皇上的御笔亲题便是“开明学院”四字,刻在一块两人高的大石之上,气派之极。

在看众工匠处理地面的时候,李复觉得既费时又费力,实在忍不住讲述了土法制作水泥的办法,众人一试之下,确实极为好用,都是叹服不已,甚至于几个领头的工匠都说,若是李复早些说明此法,学院的建设必将快的多。

众匠人在做活的时候,都在讨论李复的身份,争论他到底是哪颗星宿下凡,有人说是文曲星,但有人反对,理由是李复不仅仅文才精通,经商更是高手,甚至连这水泥都会做,争论到最后往往没有结果,因为众人实在想不出懂得经商和做水泥的会是哪个星宿。

学院虽未最后建成,但前来询问报名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不少此次参加科考未中举的士子,很多人其实心里明白,自己终此一生,也不见得能够得中进士,此时见这学院颇为新奇,若能学得新学一二,日后也未免没有出头之日,再说皇上不是也很推崇新学院吗,还御笔题名了呢。自然也有不准备回去,想在京城呆到下年再考的,学院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但更多的,却是一心想学得些真本事的人,在李复属下众多工坊的匠人,在李复的影响下,大多都准备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学院,跟着如今已是翰林学士的李复学些东西,日后若能光宗耀祖,那是极有面子的事,至少子孙们学得一身本领,能够自食其力,也不枉老一辈操了那么多心。

李复与元结等人根据此情,详细商议之后,决定学院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基础学院,一为应用学院。基础学院便以教授新学为主,加以部分经史类内容,专门请了一些大家来讲课,甚至还有国子监的博士、集贤殿的学士,由于待遇甚为丰厚,加之学院乃圣上题名,来此教学不算辱没声名,所以此事进行颇为顺利。报名的多为有一定水平的学子,听得还有朝廷大儒和学士前来教授,更是趋之若鹜。

而应用学院,则以教授诸般工艺为主,兼以部分新学基础知识,请有各工坊有经验的老师傅相教,到一定程度,可至各处工坊实践,总之是要培养出有一定思想和动手能力的学生,当然最终目标是创造适合科技发展的环境和人才累积,这部分报名的以匠人、农人等普通百姓的子女为多,学费相应也低一些。

眼下这学院基本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唯一的问题就是能够教授新学的人手实在太少,李复扳着指头数来数去,最后把杜甫、李彭、甚至元结、皇甫兄弟等都算上,也不过寥寥几人,况且元结等搞不好还要外放。李复想了好久,最后说一句“我要和圣上讨价还价才行。”旁边几人面面相觑,不知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唐・复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新唐・复兴
上一章下一章

十六章:俱怀逸兴壮思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