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大家庭(1)

小孩子在大家庭(1)

家族篇

*江南的大族钱家,

近代出了很多学问上有成绩的人,

如钱基博、钱穆、钱伟长、钱锺书……

家庭陶冶的助力,不可谓不大。

钱伟长记他自小成长的文化气氛:

年幼时生活虽然清苦,但每逢寒暑假,父叔回家,

晚饭后都有一小时音乐活动,

父亲弹琵琶吹笙,四叔(即钱穆)吹箫,

六叔吹笛,八叔拉二胡……

小孩子在大家庭

个人的成长,与家庭关系很大,尤其是在中国。

中国传统重视血缘,加上中国的小农经济环境,小孩可以长成少年,而很少接触家庭以外的人。“稚年期家庭以外接触不多,家庭教育影响最大,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善一恶,都深印脑中到老不忘。”张肇元《张肇元回忆录》页15—16。也不知是果还是因,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的教育,《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家教是中国小孩教育中一个非正式但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教育观念认定小孩要从小教起,所谓“三岁定八十”,所以家庭负担起第一步的教育工作,并且以严为好。

由于重视家教,中国的家训特别多,而且源远流长,光清代就有六十多本(篇)周天游《名门家训》序,三秦出版社,1991年。。中国的家训教后辈治家处世,是一种伦理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完全相同。虽然私塾里念的孔孟圣贤经传,也是道德伦理的学问,但科举主宰了一切,塾师多数重视背熟了多少,教学生德育的时间并不多。私塾虽然“具有个别指导的机会,而所指导不及于训育,如何处世做人,如何实际生活,私塾教师均不言及,故后为言教育者所最攻击”。陈东原《中国教育史》页432,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的最后回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的最后回眸
上一章下一章

小孩子在大家庭(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