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行为的形成

敬老行为的形成

敬老行为的形成

老年社会是现代社会的梦魇,老在现代社会是可怕的,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却是一种福气。一方面,以往灾病较多,能够老,确是一种福气;另方面,伦理思想中重视孝,社会环境相对保障老人会受到子女孝顺,中国的家族制度亦以老人的旨意为依归。长幼有序是中国的人际关系保持安定的基本条件,在这种规范下,年轻人受委屈,老年人较易从心所欲。所以有认为中国文化不但有尊老的特性,应该进一步说是一种尊老文化。而且因为中国文化没有中断过,所以尊老这一老根盘根错节、根深蒂固。高成鸢《中国的尊老文化》页293—294,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

在一族之中,领导人是老人,“族中有族长,照例由辈份最高,年龄最大者充任,不问其为农、为工、为商或为仆役,皆尊称为族长太公”。族长之下的职务,才是由族中有学识,有办事能力,家境小康的人出任。张肇元《张肇元回忆录》页7。

在一家之中,也是长辈受尊崇。老人在家中有话事权,男户主固然主理一切,女户主也是家务上的当家者,即便因为年纪老而交给媳妇当家,媳妇也不敢违背老人的意见。

家庭中有许多对长者的行为规定,小孩子从小就遵守,形成敬老之心。“在中国旧社会中,辈份和年龄是决定礼仪的基本条件……以拜年论,不分贫富,不论社会地位,不论主仆都是如此的。我们雇的长工,如果他是家父的一辈的,我们也要对他说些恭维话。如果我对年长的雇用人有疾言厉色,家父和家母一定要责备。任何不敬老的事都被认为是不良行为。”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页7。

称及长辈也有讲究,长辈名号要分开说上字是什么,下字是什么,不能直说他们叫什么;小孩不能叫大人的小名,哥姐可以叫弟妹的小名,而弟妹叫兄姐就得用称呼;面对长辈及年纪大的人不能称“你”“我”,有时候连“他”都不许说,一定要称呼。赵元任《赵元任早年自传》页17,19。

长辈说话,小孩子不能插嘴,好奇*也不能问,要等说完以后,才可以小声问一下。若是长辈不愿解说就完了,也不能再追问。否则是没有规矩。不但是小孩不能惹长辈生气,大人亦如是。惹了长辈生气,属于不孝,一定要赔不是,不管原来是谁对谁错。杨步伟《一个女人的自传》页28,35。

中国孩子与老人的关系,除了限制,也有亲近。中国孩子在家中比较亲近祖母,到外祖家过外甥少爷生活,又往往得到外祖母的疼爱。由于父母忙于生活或家务,祖父母时间较多,生活也寂寞,含饴弄孙成为一大乐事,有时父母责打孩子,孩子都逃到祖父母处做避难所。所以,中国小孩既不缺少同龄的玩伴,同时又惯于与老人相处,而且从老人的口中,得到从小朋友身上得不到的知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的最后回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的最后回眸
上一章下一章

敬老行为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