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刮痧可通经络,血亏刮痧反可伤血(1)

血瘀刮痧可通经络,血亏刮痧反可伤血(1)

血瘀刮痧可通经络,血亏刮痧反可伤血

俗话说:“针无补法”,其实刮痧也无补法。刮痧可以泻掉实邪之气。但是,刮痧必须刮在淤堵的地方,才可以泻去多余的淤积气血,促进经络通畅,而如果刮在经脉空虚的地方,只会让该处更加虚弱。因此,常人血瘀刮痧可以通经络,血虚血亏刮痧则会伤气血。

华人许大同与妻子在美国生活多年,两人事业有成,儿子丹尼斯聪明可爱。不久,许大同的老父亲从中国来探亲。一天,夫妻两人不在家,丹尼斯突然腹泻发热,爷爷不懂英文,不敢给孙子乱吃药,急中生智便用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丹尼斯的病很快就好了,大家都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没过几天,丹尼斯因不慎碰伤,美国医生给他体检时,发现孩子背上有紫红色的瘀血刮痕,认为他受到了家长的虐待。于是许大同被保护儿童权益的机构以虐待儿童的罪名送上了法庭,无论许大同怎么辩解都没法让法官相信这是一种治疗,最后不得不被剥夺了孩子的监护权,由此引发了一出出跌宕起伏的悲喜剧……最后许大同不屈不挠地让他们明白了刮痧是怎么一回事,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

看到这里,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他们实在太大惊小怪了,刮痧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是“刮痧”疗法的雏形。明确记载这一疗法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此外,清代《痧惊合壁》一书也介绍了40多种痧症,连同附属的共计100多种。其中“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痧”似指产后发热;“臌胀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

什么是痧?“痧”字从“沙”衍变而来,而“沙”最早是指一种病症,比如暑热引起的“瘴气”。“痧”在中医里,既可以指刮出来的瘀血点,即痧象,也可以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出现粟粒大小的红疹。在许多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可以在体表皮肤出现+激情小说“痧”。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清代《验方新编》认为:“痧证的原因是一股凌厉的邪气,如果该气进入经络气的层面,就会发肿发胀,如果进入经络血的层面,就会化为淤积,如果又遇到饮食过度所生的痰火,就会气阻血滞而加重。这时最忌热性食物。所以患者遇到痧证,一般当做实证来治,绝无补法。”而刮痧就是通过刮拭经络穴位,以便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治疗实证的方法。所谓实证,与虚证相对而言,是指人体受外邪侵袭,或因痰火、瘀血、食积、水湿等阻滞所引起的实性证候,比如面色发红、气粗、肿胀、腹痛、便秘、小便黄、舌苔厚腻等。因此,刮痧对于高血压病、中暑、肌肉酸痛等实证常常有立竿见影之效,特别适用于痰湿、湿热、血瘀、痰瘀互结等体质的人群。所以,过去的人,尤其是南方人,通常在感冒、发热、中暑或者夏天就会刮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男人养精女人养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男人养精女人养血
上一章下一章

血瘀刮痧可通经络,血亏刮痧反可伤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