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商规:财富如桶里的水,你把桶推向别..
第一条商规:财富如桶里的水,你把桶推向别人,水就会涌向你这边
商规解读
这一商规,来源于商业史上一个著名的“水桶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商业道德”早期的倡导者之一、百货店大王瓦拉美卡。当时,面对着向他询问致富秘诀的记者,瓦拉美卡是这么说的:
“财富就如同水桶里的水,你把桶推向别人,水就会涌向你这边;反过来,你把桶拉向自己,水就会涌向另外一边。同样的,你要是想独占利益,利益就会远离你;而如果你乐于和别人分享,那么利益就会不请自来。”
水桶理论说的其实是“分享”、“让利”等观念,这在国际商业界早已不是什么新观点。但在当前的中国商业界,这类观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重视。商人们经常盘算的不是分享,而是怎么让客户从兜里掏出更多的钱,来购买客户未必需要的商品,以满足自己对于利润的渴求。这样毫不考虑客户利益的落后的商业观念,最终必然会导致失败。
在我国古代,商人位居士、农、工、商的末席,虽然生活比较富裕,社会地位却比较低,长期受到其他阶层的轻视。《韩非子》中有一句话说:“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意思是,造车的人盼人富贵,好买得起他的车,造棺材的人盼人早死,好需要他的棺材。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商人就是以一种自私自利的形象出现的。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义”和“利”往往是对立的。《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商人因为重利的缘故,常被儒家人士视为不义的小人,甚至有了“无商不奸”的说法——这其实是对商人的莫大误解。据当代人考证,“无商不奸”其实是由“无商不尖”逐渐讹传而来的。两者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相反。
所谓“无商不尖”,说的是古代卖米的商人,在量米的时候通常会用一把戒尺抹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的准足。钱货两清之后,米商还会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在米的表面鼓成一撮+激情小说“尖”。不管做哪一行的,只要是会做生意的商人,都会给顾客加一点“添头”。久而久之,这成了一种习俗,由此有了“无商不尖”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