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史》(20)

《东亚史》(20)

早在中华帝国初期,蒙古就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那时候,汉族农业移民已经扩展到干旱荒芜的北部边境地区,极易受到草原游牧部落的袭击。长城最早只是一连串的城墙,建造长城的目的在于阻挡游牧民的袭击。虽然长城从来没有能挡住袭击,但它至今仍然是南北两个地区大致的分界线:长城以南地区,降水量平均来看足以供应农业耕作之需,无需太多的人工灌溉;长城以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不太适合发展农业生产。这条分界线(或分界带)随气候的波动而变动。两地人民也有互动,但毫无疑问,在人们的头脑中,确实有一条隔开两个不同世界的草原分界线。在12世纪成吉思汗统治时期,蒙古人的身份才开始明晰,但他们的祖先(使用不一样的部落名称)在使用军事战术对抗规模大得多的汉人军队方面同样很出色。汉人军队竭力阻止蒙古人祖先的攻击,甚至很不明智地深入草原腹地。结果,他们的军队和粮秣补给线受到了高度机动的游牧骑兵的致命打击。

在成吉思汗及其后人的统治之下,蒙古部落联盟最后征服了中国内地和其余的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但是,蒙古人的统治只延续了不到一个世纪,此后很快就衰落了。随着本世纪①中国的崛起,汉人农业移民蜂拥而入内蒙古,使得汉人与蒙古人的比例达到了20∶1,蒙古传统文化正在迅速消逝。外蒙古如今是一个独立国家,蒙古国位于戈壁滩和鄂尔多斯荒漠以北,国家经济的主体仍然是放牧农业,也有一些商业和小工业。内蒙古则是中国领土,商业化和工业化进程得到了更快地推进;深井和动力泵构成的灌溉体系使定@居农业和商业牧场取代了游牧经济;通过铁路和公路,内蒙古与中国内地大市场联系在一起。

东北是中国人垦殖的最后一个外围地区。1900年,东北人口首次达到100万。此后,华北移民大量涌入,东北人口急剧增长。辽河流域南端温暖而湿润,适合发展农业,最早居住着通古斯语族的部落。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汉人占据了这个地方,使之成为中华帝国的一部分。在东北其他地方,居住着来自西伯利亚和东北亚的非汉族人口、渔猎-采集部落和游牧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东亚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东亚史
上一章下一章

《东亚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