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史》(28)

《东亚史》(28)

其他重要的农产品有蚕丝、茶叶和供烹饪或点灯的植物油,还有从宋朝就开始种植的棉花。大多数蚕丝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在春蚕生长和作茧的关键时期,全体家庭成员夜以继日地劳动,不断地采集桑叶,一天数次地喂养吃个不停的春蚕。蚕粪和蚕尸是上好的肥料,当然也可以用来作为塘养活鱼的饲料(特别是在华南)。塘养鱼主要以人类的生活废料为食。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相比,每平方千米塘养鱼会更快地产出更多的热量和更多宝贵的蛋白质。茶在唐代中国(公元7-8世纪)就已经很普及了,这种起源于越南的植物很快就通过中国传到了朝鲜和日本。当然,茶@叶的生产也是一个艰苦的、费力的过程。茶树大都种在水稻或其他谷物无法生长的斜坡上。茶树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排水和凉爽的气候,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反而不是很高。中国的好茶大部分出产于长江流域和西江流域之间的山区地带,比如世所共知的位于福建省境内的武夷山,有充沛的雨水和凉爽的阴雨天气。茶农要不断地采集初绽的茶树新叶,之后要对采来的茶叶进行分拣、烘焙(或晾晒)、二次分拣、再烘焙,最后将成品茶装入防漏防水的密闭箱子销往远方的市场。中国茶还远销西方,包括1773年被倒入波士顿海港的成箱茶叶。

含油种子有芝麻、油菜籽以及可用作油漆(含清漆)和防水材料的桐树果实。公元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折叠伞。绸伞为上层人士专用,普通百姓则使用涂过厚厚一层桐油的纸伞。纸伞很快就传到朝鲜和多雨的日本,如今,在中、朝、日、越四个国家,人们还在广泛使用这种纸伞。欧洲国家应该也会很乐意仿制折叠伞,但是中国伞到很晚才传到欧洲。人们创造性地使用发酵法和蒸馏法来保存水果、谷物和其他蔬菜类植物。最早出现的是啤酒,现在知道啤酒最早出现于古苏美尔地区和公元前1500年的中国。蒸馏法最早被使用是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大约1000年后的12世纪意大利人才发现了蒸馏法。通过发酵大米或其他谷物来酿酒的方法出现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2世纪开始出现葡萄酒。公元8世纪以后,与其他中华文化一起,谷物酿酒法传到了日本,日本人把这样酿出的酒称作“清酒”(sake)。另外,日本人的饮食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不吃肉食而嗜食各种鱼类;由于以大米为主食,为了调味,日本人腌泡出种类繁多的蔬菜和海藻。按照日本人的审美观,食物的色彩和质地都不一样,因此,要艺术性地搭配食物,使其色香味俱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东亚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东亚史
上一章下一章

《东亚史》(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