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2)

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2)

在《长阿含-大般涅槃经》中记载,佛陀于入灭前来到毗耶离(即吠舍离)时,对当地的支提(或称为灵庙、塔庙、窣堵波)赞美有加:“此毗耶离,优陀延支提、瞿昙支提、庵罗支提、多子支提、娑罗支提、遮波罗支提,此等支提,甚可爱乐。”显示公元前5世纪以前,造塔建灵庙已是当时民间宗教信仰中,颇为普遍的葬仪文化。

而根据《南传大般涅槃经》的记载,佛陀入灭前嘱咐弟子们当为如来、辟支佛、声闻圣弟子与转轮圣王在重要的贸易商道与交通要地建造圣塔,此为佛教造塔风气的新纪元。佛陀入灭后,八个国王均分佛舍利后,各自回国建塔,将佛塔的文化拓展到恒河流域。后来阿育王大力护佛,在全国各地广建84000佛塔,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佛教的脚步快速向外扩散到达全印度。佛塔也成为佛教的专属纪念建筑!

佛塔的种类

广义而言,只要与佛教有关的圣塔皆可称为佛塔,但依塔中埋藏之物又可细分为:

1.佛塔:包括埋有佛陀遗骨的“舍利塔”,以及埋有佛陀头发、指甲或牙齿的“发爪塔”、“佛牙塔”等。

2.僧塔:主要埋藏重要僧伽的舍利,例如桑奇的二塔与三塔。

3.法塔:塔中埋藏佛法经藏,因此也称为“经塔”。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曾记载:“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积,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而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也提到,法塔是以阿说示尊者所说的缘起偈“诸法从缘生,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为主要安置之物,有时也会与圣僧的舍利一并被供奉在塔内。

4.“纪念塔”与“奉献塔”:内无供奉之物,主要立于重要的地方作为纪念,或是佛弟子为祈福或特殊目的而建造捐献的小塔。

原始佛塔的结构相当简单,佛典中有许多造塔仪轨,但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所记:“佛言应可用砖,两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钵,随意高下。上置平头,(色色小说高一二尺,方二三尺,准量大小。中竖轮竿,次着相轮;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这似乎最为符合原始佛塔的形制。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印度朝圣之旅·桑奇佛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印度朝圣之旅·桑奇佛塔
上一章下一章

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