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4)

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4)

二塔是目前桑奇遗迹群中,保存完整的最早期圣塔,大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建造。二塔中原本安奉阿育王时代十位重要传法长老的舍利,由于地位在佛陀与两大弟子之下,不足以增建塔门,因此结构相当简单,只有一座圆筒状的塔冢和一道围绕塔身的简朴栏楯。这座简单朴素的小圆冢,以灰红色石块堆砌而成,依据古代的造塔习惯,它的塔顶应该有一座小栏楯,包围住一支象征尊荣的伞盖,可是现在的二塔顶部却是一片光秃。

和大塔、三塔比起来,二塔的造型显然相当特殊,它并非标准的半圆形,而是呈现圆周更小、高度更高的直柱状造型,塔身直径14.3米,总高度为8.8米。这是因为巽加王朝在扩建大塔时,遵循了阿育王的佛塔造型向外扩充,因此维持着原来的半圆造型;但是在重修二塔时,却采用了当时所流行的较高较直的建筑形式,再加上伊斯兰教统治时期,一位波帕尔行政首长好心地整修这片遗迹,却以伊斯兰教所习惯的清真寺圆顶来重建这座塔,使得它失去了平头与伞盖。虽然后来经过马歇尔的再度整修,使它的塔冢更接近一个半圆球,不过毕竟基本结构已经定型,因此形成现存的样貌。

二塔栏楯的高度有2.3米,总共由88根石柱组成,马歇尔与富彻将北面入口的第一根石柱编为1号,依着右绕佛塔的顺时针方向依序编号,经过东、南、西门直到最后的88号。整座栏楯被分成四段,每段各有22根石柱,除了45、46、47号已毁损失落外,其余石柱都完整地留存了下来。栏楯所包围的面积为东西直径22.7米、南北直径21米。

桑奇三塔:僧塔

三塔位于大塔北边约46米处,是桑奇遗址中命运乖舛的遗迹。它在公元1818年重现世间的时候已经全毁,成为一堆荒野中的残砖废墟,后来又受到盗墓者粗暴的挖掘而更显颓败,直到公元1912年才在马歇尔的领导下重新建造。

目前的三塔有着伞盖、平头、二层绕行步道和双边阶梯,以及唯一幸存的南门。塔身直径15米,包括平头(色色小说与伞盖的总高度为10.8米。塔门总高5.2米,横梁宽4米。塔冢周围的石板地面上,残留着一圈栏楯的淡淡痕迹,说明三塔过去也和大塔一样,有一座围绕塔冢而建的石栏楯,和东西南北四座雄伟的塔门。

当它还是一堆废墟瓦砾的时候,康宁汉曾贯穿它的中心,挖出两只舍利罐,其中安奉着佛陀最重要的两位大弟子——舍利弗与目犍连的舍利遗骨,三塔因而被后人称为“僧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印度朝圣之旅·桑奇佛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印度朝圣之旅·桑奇佛塔
上一章下一章

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