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5)

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5)

三塔的重建

在1819年菲尔上校的报告中,虽然提到了尚称完好的三塔南门,可是却完全没有对塔冢本身作任何描述,因为在菲尔上校的眼中,当时的三塔只是一堆残砖败瓦罢了!

它究竟是什么时候、因何原因而崩毁,已成为一个无解的谜。

公元1912年,当马歇尔到达这里时,经过康宁汉粗暴挖掘两只重要舍利罐之后的三塔,如战火蹂躏下的瓦砾堆,让人不忍卒睹。

马歇尔团队先将塔冢从一片杂乱中清理出来,从碎石堆中找出尚可利用的石材,顺着依稀可辨的圆周重建塔身,缺少的部分就以新的建材补充上去。他们将覆钵、平头、双边阶梯的栏楯,以及第二层绕行走道的栏楯重新竖立起来,并且在三塔东北方的瓦砾中,找到了原本冠在塔顶的破碎伞盖,经过修补之后,这只尊贵的伞盖终于又回到属于它的栖身之所。

至于围绕着塔身的栏楯和塔门,马歇尔在遗迹区中最大的四十五号寺院里,发现有部分三塔栏楯的残破栏柱和横杠,被铺设在前院的地面成(色色小说为供人踩踏的路基,可见早在10世纪左右,四十五号寺院做第二次增建前,三塔栏楯就已经倒塌,而且佛弟子并无意重建它,只剩下唯一幸存的南门,孤零零地伫立在塔前,默默望着壮丽的大塔。

桑奇佛塔的圆形结构

在桑奇共发现有约20座塔,根据《摩诃僧祇律》的说法,塔内埋有舍利者称为“窣堵波”(Stupa),如桑奇的一、二、三号塔;塔内无舍利的则称为“支提”(Caitya),如散见于桑奇园区中的大多数小塔。

古制佛塔有积聚香柴、砖石土堆之意,因此也引申为世尊众德俱聚于此。佛陀在南传《经集》的《牟尼经》中说道:“认识世界万物,洞察真善,能渡过河流与海水到达彼岸,斩断捆绑,摆脱烦恼,自由而立,智慧的人称他为圣者——牟尼。”佛法强调在身心苦恼的洞悉觉察中找到寂静平稳,并在个人与世间的互动中谋求平等和谐,因此,如天地般宽阔的宗教情操以及不与世间对立的圆满胸襟,就经常在佛陀的言行中自然散发。

而朴质简单的古老佛塔,基本上就是以象征完满的圆形为主要的几何结构。除了矗立四方的雄伟塔门外,整座塔没有任何突出、棱角的造型,使粗旷的岩石在这里显露出温婉柔约的气质。因此,一旦走进桑奇的圣塔群中,一种圆润平顺、和谐无争的气氛,就缓缓渗透进心灵深处,让人感到仿佛进入了一个祥和的世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印度朝圣之旅·桑奇佛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印度朝圣之旅·桑奇佛塔
上一章下一章

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