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佛教的亘古见证(8)
桑奇的每座塔门皆是仿照古时木造结构,由三道横梁和两根立柱搭建而成,左右饰以对称的浮雕凸梁。而在凸梁的两端,各刻有一个向内收卷的螺旋圈圈,考古学者大都认为这是类似西方卷草蕨类的装饰,马歇尔则称它为“涡形螺旋”。然而仔细观察,横梁上的精致雕刻就如同一张张横挂在蓝天下的长幅画布,画面中的人、兽、植物,纷纷自左右两边的涡形螺旋登场或退场。因此,这看似单纯装饰的螺旋图案,正是类似纸张或布匹卷轴的巧妙设计!
卷轴符号与雕刻放在同一个二度空间,暗示着门楣上的佛典传说与本生故事永远没有句点,这是一个永不落幕的戏剧舞台,因为在尚未开展的卷轴中,还有无限的故事正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上演。
为何要建造佛塔?
在佛陀四十九年的传法生命中,他不时地告诉人们:不要有“渴求世间有永恒”、“执著万物不离散”的想法,因为这是与世间真相背离的想法,也是苦恼恐惧升起的地方。佛陀曾教导大众:“人心被恐惧怖畏所逼迫时,会去寻求山岳、森林、园苑、树灵、神祠等地方为安稳的保护。但这不是安稳的归依处,因为这样的保护无法令人安稳,无法脱离一切痛苦。”(巴利文《法句经》188、189偈)
那么,人们为何要建造佛塔?为何要保留佛陀与圣弟子的遗骨?难道是为了给出家僧伽和在家信众心灵的依靠与感情的寄托吗?当然不是!最初建造佛塔的目的,只是源于一个单纯的想法——“纪念佛陀”!诚如印顺导师所说:“佛弟子对于佛陀的怀念,是存在于内心的,将内心的思慕表现出来,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对佛陀遗体、遗物、遗迹的崇敬,就是怀念佛陀的具体表现。(色色小说”忆念佛陀的教导恩泽、思慕导师的身教言行、让朝访者感受圣者犹如活在眼前,并心生亲授教诲的心情,正是佛塔最初始的目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然而,“因感情而生思念,因崇拜而生依赖”,平凡的人性需求有形物体以安定身心,因此,随着人世的变迁与需要,佛塔逐渐变成了僧俗二众的精神中心,兴建佛塔甚至成为僧伽的责任之一。在《四分律》中记载着:“汝当善受教法,应当劝化作福治塔,供养佛法众僧和尚阿阇梨。”显示建塔的地位与已与供养三宝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