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路上

第十三章 路上

马车摇摇晃晃前行,赶车的黎阿海高兴时还要吼上一嗓子,或者打一响鞭。时值春夏之交,一路上,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岳东陶醉其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惜的是,如此美丽的河山却将遭受战火的荼毒!

也许是对前路的犹疑,袁崇焕仿佛并不急于赶路,任由马车缓缓而行。在岳东印象中,袁崇焕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在战场上杀敌建功,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气慨。但面前的袁崇焕却是一派文士的风范,态度温和,谈吐雅致;特别是颌下三缕长须,更添神采。更让岳东心服的是,袁崇焕对沿途的山川地理和人文典故,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一一讲与岳东,走一路,讲一路,岳东大获裨益。但,讲得更多的还是一些用兵之道:这座山可以筑寨,那个山谷可以设伏,这座城需怎样守,那道关要如何攻?岳东获益匪非浅之余,隐隐感到袁崇焕对自己的器重和期许。岳东借机拜了袁崇焕为师。——他很在意袁崇焕弟子的身份,心想:凭着袁崇焕这个金子招牌,这个弟子身份在辽东将士中,应该有些分量吧!

收了岳东这么聪明一个学生,袁崇焕也很高兴。袁崇焕这一路上对岳东的学识和悟性,也是暗赞不已,心道:我不过稍加提点,好些行军打仗的道理,他就领悟了,还能就细处提问,还能假设不同情况,有时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好啊,好!不过,有些恃才傲物!

这恃才傲物的评语,实乃是因两人的争执。争执乃为一人,皮岛总兵毛文龙;。袁崇焕不知,岳东为毛文龙辩解其实为救他先作点准备——袁崇焕杀毛文龙(专戮大帅)是其死罪之一,故救袁必先救毛。岳东不知,为毛文龙辩解,袁老师已经给他安上“恃才傲物”的帽子。须知,在明朝长幼尊卑极严,讲究尊师重道,和老师如此争执,不说你“忤逆”,就算袁老师宽宏大量了。

袁崇焕曰:“我此去要整顿兵制,而整顿兵制就要从毛开头,毛在东江恣意妄为,不受节制,治军若不先治毛,恐众将不服。”

岳东曰:“毛在东江,孤悬海外,若稍有不慎,恐生祸端。”

袁崇焕曰:“不然,毛号称有十万之兵,实辖下民多兵少,兵不过几万,又多老弱之辈,不足为虑。这冒领兵饷也是毛文龙作恶之一也!”

岳东曰:“非也,非也。毛虽然多报兵数,虚领兵饷,但其属下恐非弱兵!其以游击之身,于东江不毛之地筑城,屯民,开创一片基业,一如于后金腹地插一匕首,其功伟也。且努尔哈赤也无奈他何!何说其兵弱也。”

袁崇焕曰:“东儿,你有所不知。兴东江却有毛之功,然其功难敌其过。毛早年确英勇善战,为国尽忠,克金州,扰敌腹地,皆其所为。不过,观其近年所为,大失人望也,其在东江不知进取,贪财枉法,好大喜功。而于破虏之事上,却无寸功,又杀良民以冒功也。上次宁锦大战,我修书与他,请其出兵攻打酋之后方,其却按兵不动,不发一兵,错失战机,吾深恨之!”

岳东曰:“先生切莫以私怨评毛总兵。俗话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毛总兵不出兵自有其理由,其一恐为:皇太极早有防备,安排有军马应付来自东江的进攻。

袁崇焕变色,怒曰:“哼,已有此理。”

……

片刻之后,见袁崇焕怒气稍平,岳曰:“老师,学生失言,请老师责罚。”

袁崇焕微笑曰:“敢于直言犯上,乃是男儿本色,也乃读书人本色也!为师不怪你,反而为你高兴,倒是为师小气了。但老师并非因毛文龙不出兵而私怨他”

岳东:“弟子鲁莽了。”

袁崇焕打趣道:“然则你为何老为毛辩解,所为何事?难道你也收了他的好处?”

岳东一愣,随即醒悟过来,和袁同时相识而笑,一扫沉闷。

岳东接着道:“弟子以为,毛在东江牵制后金很大一部分力量,皇太极在金州,在鸭绿江沿线皆驻重兵以防毛,所以对毛不可轻动也”

袁崇焕曰:“为师可遣良将代毛文龙守东江。”

岳东曰:“毛文龙在东江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若遣旁人入替,恐军民不服,人心不稳。”

袁曰:“那为师说他拥兵自重,不听号令就没说错啊。而且,毛文龙是阉党一脉,所得军饷大多没离京,尽贿宦官及朝中官员”

岳东曰:“用人用其长,毛文龙再大的罪,只要其确实牵制了皇太极,就对辽东的战局有大功,就不能轻动。敢问老师,毛是否牵制了皇太极?”

袁崇焕曰:“那毛文龙已然暗通敌酋,何说牵制?”

岳东曰:“此话怎讲?”

袁崇焕曰:“毛文龙资敌物资,以茶叶、铁器、瓷器换敌酋之皮毛、人参。”

岳东曰:“此乃其贪财而已,不足为凭。”

袁崇焕和岳东走一路,争一路,不觉已经到了北京城。

远远望去,万里碧空之下,北京城那高大的城楼象个威严的武士,那飞檐宛如出鞘的利刃斜刺苍穹。好气势!岳东心中暗赞一句,——难怪后世的梁思成要拼命保护这些城楼。

经过近二十天的跋涉,袁崇焕和岳东都有些疲惫。岳东一算日子,正是六月二十六,这一路的相处,让岳东更坚定了救袁崇焕的决心。而这一路的相处,袁崇焕不仅把岳东看成自己的学生,隐隐把岳东看成自己得力的帮手。更让袁崇焕惊奇和高兴的是,不管多么疲乏,每日早晨,岳东都会“闻鸡起舞”,早早起床练武,跑步。袁崇焕问其故,答曰,练武强身,保家为国。袁崇焕亦愈加看重岳东了:此子聪明好学,志向远大,稍加磨砺,必为国之良器也,何愁辽东不复。“

来到驿馆,把一切安顿妥当,已近掌灯时分。城内星火点点,而灯光正盛处,便是紫禁城。

深深的紫禁城中,一座大殿之中,有一锦衣的年青人坐在一张巨大的桌子前,面对着如山的奏折,一件一件地批阅着。他正是当今皇上朱由俭,年号崇祯。无数的蜡烛和长明灯照得殿内亮如白昼,四处寂静无声,更显年轻的崇祯的孤单和弱小——这一年,他不过十八岁。此时,他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缓步近前,禀道:“皇上,袁崇焕今日下午已到京。”

崇祯喜道:“快传。快传!”

王承恩道:“皇上,现在已经天黑了。”

呵呵,崇祯一笑,道:“朕批这些奏折,几乎忘了时辰。”

王承恩道:“皇上勤勉,励精图治,乃天下人之福。但还望皇上保重龙体,勿要过于操劳。”

崇祯道:“朕也想好好休息。”他站起来,顺手拿起一本奏折说:“可还有怎么多奏折等着朕呢!”叹口气接着说:“没有一件让朕顺心,不是催要兵饷,就是流寇作乱,还有就是报告灾荒。”

顿了一顿,崇祯又说:“还好。袁崇焕来了,辽东的事情朕要少烦一些了。明天,朕要好好问问袁崇焕有何良策以平辽东?朕现在还真有些急不可耐了,呵呵。”

在遥远的沈阳,同样是皇城,同样有个皇帝还没入睡,清太宗皇太极。他没有批阅文书,而是在喝酒。下午,他接到贝勒阿济格的书信,称已与老哈河上游受林丹汗统治的喀喇沁部会盟。这个好消息让皇太极喜不自禁,这击败林丹汗的日子就快到了。他大摆筵席,宴请王公贵族,文武大臣。

酒过三旬,皇太极探身问手下第一心腹谋士范文程:“章京,明朝那边可有动静?”范文举禀道:“探子来报,年初,崇祯启用袁崇焕总督辽东。”

“袁崇焕!”皇太极一惊,手中的酒都洒了一大半,“他到了辽东了吗?”

“袁崇焕尚未在辽东现身。”范文程道。

紧皱眉头,皇太极沉沉道:“看来对林丹汗一战,要尽快结束,否则我将陷两难之地。章京,你要速速查明袁崇焕何时来辽东。”

“探子今日下午已经派出了”范文程答道,“想不到崇祯怎么快就启用袁崇焕了。”

“看来,这崇祯倒是个英明之主了?”皇太极猛喝一口酒,道。

“观其所为,与万历,天启大有不同,其处置魏忠贤的手段之老道毒辣,与其年龄不符。”范文程道。

皇太极脸有忧色,脱口而出:“这如何是好?”——因为他想到,明朝内有崇祯这样的贤明君主,外有袁崇焕这样的能臣干将,自己本来实力就弱,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毫无胜机?

范文程忙道:“皇上无忧,崇祯是否贤明,还有待时日验证。他今年不过十八岁,还是太年轻。年轻人是很容易犯错误的。”

皇太极哈哈一笑,“我多虑了。”我怎么会这样胡思乱想,皇太极又仰头猛喝一大口烈酒。其实,他心里很明白,这大压力造是袁崇焕带给他的巨大压力造成的,袁崇焕就象一块阴影时常侵蚀他那颗骄傲的心。而,袁崇焕就快要来了。

月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投进来,隔床的黎阿海的鼾声象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起伏。躺在床上的岳东却有些激动,明天袁崇焕将去见皇上,那将是历史有名的“平台召见”,在这此召见中,袁崇焕为慰帝心,夸下海口:五年复辽。他不该夸这样的海口。他夸口说五年复辽,哪知皇太极第二年就打到北京城下,这叫皇上如何不怒。这一条,大概也是崇祯杀袁崇焕的原因之一吧!岳东想:要救袁崇焕,就要把每一种可能,每一种罪状都扼杀在摇篮中。但,我怎样开口对他说呢?难道,我对他说,你不能说五年复辽,你要说十年复辽!

……

明天,即将来临!明天,将会是怎样的一天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万里长歌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万里长歌录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 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