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正派是正大光明的吗?
金庸先生所撰《倚天屠龙记》中,最激烈的争斗来自正邪两家。正方,有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华山派、昆仑派、崆峒派、丐帮等等;邪方,基本只明教一家,武林**称为魔教。正方各派好手都认为自己正大光明,武功路数有正气。当先的三派为代表,武功皆出自《九阳真经》。张三丰传奇人物,创派立业,武学博大精深,一生行侠仗义,跨宋元两朝代,见识过宋代五绝,又教出了武当七侠,继往开来,威名远播。少林僧空见、空性、空闻诸大师,德高望重,武功深不可测。尤其是空见,仁慈为怀,功力深厚,但从未恃武逞强,却是用此道化解谢逊与成昆恩仇,坦然而受谢狮王十三记“七伤拳”,呕血而亡,品德高尚,确已成佛——“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峨眉掌门灭绝师太嫉恶如仇,性烈如火,坚守正道,对邪魔歪道绝不容情。
正派的最高目标是先灭魔教,再行驱逐鞑虏,光复山河,解民倒悬。似乎有点“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故未曾见他们怎样与蒙古人为敌,而是相约光明顶上,六派共击魔教,直杀得尸横遍野。其光辉业绩,至此为最。其中不乏光明磊落、侠肝义胆之士:武当七侠个个侠义勇武,技艺超凡,行事端正;空性勇猛坦荡,直肠热心,也是好汉;蛾眉派中,纪晓芙柔肠百结,既有真情,又能庇佑弱小,实为慈母。
然而,当正派人士共讨魔教,对魔教邪行千夫共指时,也就往往看不清正教自身的罪恶。
何太冲为昆仑一派掌门,内惧悍妇,外露卑琐;纳妾众多,整日围着小老婆转,胸无远志,且心怀狭隘,师徒一干人都是天性凉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为人之邪之俗,令人嗤鼻,与魔教中邪恶之徒并无分别。
灭绝师太冥顽刻板,执正念而不化,手持倚天剑,杀人无数,其中恶徒寥寥而良善众多,貌似行侠除害,实为伤天害理。且她的大计中,光复大事为次,让蛾眉称霸武林之事在先,从而引导周芷若由纯情少女一变而为邪性魔头。老师太灭绝人性,正义只是她的口号。
华山掌门鲜于通,受胡青牛之恩,辱胡青牛之妹,忘恩负义,实为十恶不赦的奸邪恶徒,居然也参与灭魔教的光明顶行动。
崆峒派诸老孜孜萦怀的,只是自家武功如何高强,个个好勇斗狠,心胸狭窄,只讲技,不论道,目光短浅,难称正派代表。
即便正派德行最高的首脑,面对大局,也难称得上是真正清醒之人。
张三丰少年行侠,老来闭关,修为已高,世情已不萦于怀,很难领袖群伦,调和各派。武当七侠虽有义士之风,但正邪两个字看得比天大,是非分明,黑白不容,遇邪魔力战不屈,逢大事一筹莫展。正因此,张翠山死于正邪之争,俞岱岩实为正教中人捏断筋骨,反怨魔教中人,累得殷素素殉夫身亡。教中戒律过严,致使宋青书压抑过甚,行为失当,反使莫声谷命丧师侄之手,祸起萧墙。宋远桥善恶分明,但教子无方,却一直疑心无忌,不辨忠奸。他们都难以跳出狭隘的两派争斗,放眼全局,也不能参破正邪执念,化解怨仇,共同对敌,又保护自己。
少林空字辈众僧迷于正派妄念,不辨真恶,致使成昆化名潜入,兴风作浪,险致百年老树,连根被挖。渡字三高僧,清修多年,但怨恨难消,好胜心强,伏魔之力有余,度人之功不足。一座老寺屋宇重重,戒律繁杂,违背人情,故尔死板苛薄,猜疑至重,一有来客,往往酿出意外事端,造就新的矛盾。且死守门规,不图变化,拒绝交流,作茧自缚,连一个孤儿的性命也不愿施救。空见一死,门下再没有德高望重的人物,使少林寺难以成为武林领袖,不能造福于天下苍生。
面对武林称雄的屠龙刀、倚天剑,正派之人更是露出了贪婪的人性底色。众高手齐上武当,明为贺寿,暗藏杀机。为获宝刀秘笈,夺武林至尊之位,几乎无人讲正派之谊,直至逼死张翠山夫妇,还是恋恋不舍。昆仑山中,何太冲算计张无忌,即为此。朱长龄、武烈等名门之后、一流高手,玩弄无数诡计,苦肉计美人计双管齐下,终至家破人亡,也是为此。灭绝师太不顾大计,不察人情,逼徒儿以美色诱骗张无忌,还是为此。少林寺,正派好手大举出动,齐集嵩山,名为屠狮除害,替天行道,实为谋取宝刀宝剑,武林称霸。结果一起落入成昆彀中,险些全军覆灭,更是为此。贪心和权欲使他们打着的正义旗号破败不堪,处处藏垢纳污,难以遮羞掩丑。为了“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全都露出了奸邪的狼牙。
正派人士还极重门户之见。他们要宝刀,只想自己一派光大耀武,不愿与别派共享。他们太爱面子,常常一言不合,拔剑相向。他们面和心不和。他们都把自己一派的武功看得太高,而鄙视他人,气量狭小。他们在与魔教的对抗中更多地进行门户之争,比高论低,互相挤兑,互致难堪。见别派倒霉即喜,看他人得意则妒。六大派光明顶围剿魔教,看似浩浩荡荡,实则一盘散沙,不堪一击。至下山后为赵敏施小计全数擒获,更不足怪。所谓正派,在真正的敌人面前,并无什么抵抗力、战斗力。
明教能否给天下以光明?
明教组织严密,机构庞大,好手如云,英才比比。其目标十分宏伟远大:驱逐鞑虏,恢复神州。他们干得轰轰烈烈,四下组织义军,与敌人展开大规模的、真正的较量。相比之下,武当少林,只是把驱逐鞑虏当成了口头禅,当成了维护正派名望的资本。明教是真正的有组织的起义军。但正大光明的旗帜下,却发生了太多的邪行劣迹。明教以国家为念,以汉家江山为重,要救民于水火,要干大事,因而,“大行不顾细谨”,为达目标而不计手段,为成大事而伤个把小民,施点阴谋诡计,来点邪招损招,在他们都成了理所当然。百十年中,他们在江湖上制造了太多的血雨腥风,犯下了不计其数的人命惨案。谢逊为报私仇,逼出真凶,狂性大发,杀无数武林中人全家。王盘山一会,狮吼一声,将一大群人震死震疯,恃武逞强,已登峰造极。天鹰教众头目,为夺屠龙刀,杀人无数。杨逍夺占人妻,范遥随手伤人,阳顶天多处留怨。韦一笑如鬼如魅,吸人血为食;殷野王诡诈莫测,受人之恩,不图回报,反生杀害之念。这些人与正教结怨,多因杀人而起,称他们为魔头,实不为过。而这种伤人造成的怨恨堆叠起来,又恰成毁灭明教的巨大力量,光明顶一役即为明证。
明教中高手太多,个个行事诡异,邪气深重,故各行其是,互不相服,权力之争十分剧烈残酷。逍遥二使与下属争斗不和,四**王各各离心。金花婆婆密谋乾坤大挪移心法,远居海外。殷天正负气出走,另创别派。五散人不服上司,好逞口舌之辩;他们小肚鸡肠,争风斗气,一见即吵,一吵即打,致使成昆一击全中,仅用阴幻一指,就使明教上层、中央全体陷于瘫痪,窝里斗之害至大,起因则是每个人邪性太重,徒具怀抱,徒有武功,但难以互容,心怀狭小。他们技艺超群,武功盖世,但“内功”不足,仁义太少。想干大事又不积累善行,轻视人命人情又想领导群伦,行事与理想背离,又能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
看来,一味标榜“正”的,未必行侠仗义,真正向善;一向被诬为“邪”的,倒能推动大业,取法乎上。但他们全都陷入了正邪之分,陷入了个人恩怨,一己情仇;陷入了贪欲权欲的泥淖,陷入了狭隘、自私和阴谋诡计,陷入了互相砍杀的血雨腥风之中。那么,什么才算真正的侠义?什么才是地地道道的正道?什么样的人才能担得其普救众生而不仅是光复山河的重任?谁能化解冤仇,调和正邪,领导群伦,统一武林,“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仅仅有德就够了么?那么空见为什么没能做到?仅仅有高深武功就够了么?那么张三丰为什么散淡无为?
参破正邪之分,走向宽容博大
张无忌从纯净无争的冰火岛回来,踏上中原大地时面对的,是一个正邪势不两立、各派争风斗气、人人心怀叵测的武林世界。
他为好奇被耍蛇的老丐所骗,他见识了武林众人对他一家的围追堵截,又曾被乔装的玄冥二老挟持。武当山上,他才与父母重聚,便目睹了双亲被逼身亡的惨祸,小小躯体上中了毒掌,寒冷难当。他跟师祖上少林求治,领教了武林中深重的门户之见,连佛门慈悲,亦不能免。在蝴蝶谷,他既认识了魔教名医胡青牛那藏在邪气面纱后的高深医道、救人热肠和屡遭不幸才养成的疑心、冷漠,认识了他对夫妻情爱的坚执专一,也看到了正教掌门人杀徒绝情的恶行。去昆仑山的路上,他走过了尸横遍野、饿殍满地的中原大地,亲历了人吃人的罪恶,见识了恩将仇报的正派武士和掌门人,被逼,被骗,被出卖。幼小时在冰火岛聆听了父亲的侠义行的教导,听了谢逊的人生故事,已在他心中埋下了仁厚待人、化解冤仇的善根。加上这一番的曲折经历,张无忌在茫茫人海中体察了弱者的惨痛,受够了强者的欺瞒霸道,看清了藏在“正邪”二字后的实际上是贪婪、野心、**,是凶残、暴力和屠杀,是人吃人的蛮不讲理,是只有靠仁慈、忍耐、宽厚才可以真正化解的深深怨仇。
他的父亲师承张三丰,为人光明磊落,行事大度仁义。父亲教给了他宽容和仁爱。他的母亲殷素素出自天鹰教,自小见惯了江湖仇杀,弱肉强食。母亲给了他聪明的禀赋,也教他认识人心之恶。谢逊阅历丰富,恶行多而善根存,见事深刻,也使无忌长了见识,更兼让他记下了博大精深的武学口诀与至理,使他根基扎实。
张无忌天生有幸,成了正邪两派最杰出青年结合的爱情结晶,两种人生观念早早在他心中埋下了根由。他自己的经历告诉他,邪派未必人人作恶,作恶之人未必天生向恶,所谓大奸大恶往往缘自遭受了更大的罪恶的迫害,每个人天生都不是坏人;正派名门之士也未必个个向善,那些标榜善德的人往往杀人不眨眼,做事无理可循。邪中有正,正中有邪,化邪为正,正中容邪,也许才得了人生三味。武功也是如此,囿于门户之见,自封高手,死守家数,谁也不能登峰造极,抵达化境。
绝世神功无禁忌仁爱胸怀担道义
少林、峨眉、武当,各得《九阳真经》之一份,若不能融为一体,也只算得了真正武学的皮皮毛毛,连玄冥神掌的寒毒也驱除不尽。张无忌幼时中掌,武当神功延续了他的生命,邪派的胡青牛暂缓了他的死亡,正邪两派合作,才使他苟延残喘。直至昆仑绝谷中,得到全本的、那写在佛经行间而成了佛经注解的《九阳真经》,才真正帮他驱除寒毒,获得新生,变得中气沛然,至大至刚,强健无敌。这说明什么?武当、少林、峨眉三家合而为一,才算武林至尊吗?但他们往往各囿成见,限于门派,难成一体。那么,他们怎样才担得起天下大任,救国救民?张无忌机缘凑巧,得融三大派真气于一体,其实是具备了三家都没有得到的长处:仁厚宽容,博爱众生,百川归海,浩浩无边!
更有意思的是,明教至高武学心法“乾坤大挪移”虽神妙莫测,功用无穷,可没了“九阳真气”这种深厚功力为基础,越是勤练,越是凶险,还可能走火入魔,狂癫而毙。是的,没有至爱万民的仁心侠怀作为浩浩底气,鼓努为力,强做善事,也只能外强中干,必致山穷水尽,甚至是自我毁灭。
阳顶天不愧顶天立地的汉子,手下高手济济,但自己,强夺他人情侣,由情生怨,由怨生仇,终致练功不济之时,亲眼目睹妻子与成昆私会,内患外忧交迫,猝然身亡,留下成昆这个祸根。他修为不到,自然无法练成乾坤大挪移。杨逍内功不足,也仅得“心法”第一层功夫。他为人德薄,无容人之量,多口舌之争。光明顶受围,他身为住教主持全盘的光明左使,非但不能联合兄弟,同袍修戈,并肩抗敌,反以怨报怨,与同门续写旧仇,用粗浅的第一层心法,发动内部争端,内讧之际,一群高手被奸人一举击溃。
张无忌得到“乾坤大挪移心法”之时,也是他追击元凶成昆,被困明教秘室,了解了阳顶天之死的秘密之时。人生的认识和内功的修养凑成了良缘,他要解救自己,解救身份低微的小昭,要冲出去解救处于生死搏斗中的人们,于是,伴着小昭唱着的元曲,平和自然地在九阳神功协助下练成了大挪移。随后,他走出幽暗山洞,走上光明顶,走上施展他神功美德的人生大舞台,振雄风,显神技,宣仁德,弭杀伐,揭奸凶,交侠士,使一场武林浩劫消于一旦,使奸凶诡计落于无形。但结局是他自己血溅沙场,几丧性命。应了那句老话: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没有这份佛的怀抱,张无忌难以消泯仇恨,调解争斗。没有九阳神功的威力,张无忌难以使一帮技艺惊绝的凶恶武士放下屠刀,心悦诚服;没有乾坤大挪移,他更不能斗转星移,调和阴阳,融合正邪。
正派原来有伟大的九阳神功,可惜一分为三,各自隔绝,难以融会;邪派本身有妙用无穷的乾坤大挪移,可惜没人具有掌握它的深厚内功!正邪两家的爱情结晶张无忌出现了,这两种举世罕见的功法得以融会。金庸笔下,风流蕴藉。
乾坤大挪移,借力化力,融汇乾坤,好神妙的武功!但这部邪派武功的根基,只能是浩浩乎沛然无尽的九阳真气。邪术虽巧,须以正气驭之;正气虽厚,又当有破解难题、临危应变的机巧变化。正邪合用,正气为体,邪技为用,才能臻于完善,至于博大。
张无忌出山后,以九阳功为根基,旋即学得张三丰潜心独创的太极拳剑,击败阿大阿二阿三等顽凶。救谢逊出海岛,又在与波斯三使的交战中,破解了诡异多变的圣火令武功,至此,他的武学才抵达神境,既有九阳真功的至刚至阳伟力,又有异域奇技的机巧变化,调和阴阳,包容中西,亦正亦邪,有佛有魔,或刚或柔,时而木讷坚毅,时而灵动机敏,融会贯通,包罗万象。无忌最终成为武林领袖,造福苍生。因而,他能率领明教众将,万安寺救六派高手,五当山解师祖之困,蝴蝶谷聚天下英雄,丐帮中揭奸凶真相,少林寺悟至高佛法,揭成昆罪行,统一群豪,共抗元军。这一切,靠的就是高超绝伦的技艺,更靠的是那如同九阳真气般博大雄厚的仁爱之心,宽容德性。
在这儿,人与技,武与道,阴与阳,都得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达到了真正的和谐之境。这是个理想的境界,现实中可能无人做到。现实中的人们之间的猜忌、争斗、嫉妒、摩擦,可能更为复杂纷繁,但只要人们诚心向善,仁义待人,学会宽容和忍耐,学会理解,学会认识罪恶的因缘,培养善果,人们总是能逐步的、无止境的向这理想之境靠拢和迈进。
《九阳真经》是一部写在佛典《楞伽经》行间的文字,这其实喻示着,它是另一部佛典,是出自佛的武学,它代表了佛的博大雄厚,仁爱众生的慈悲心怀。有了这种胸怀,人才能够不被事物的外相所迷,不被“正”或“邪”的名所惑,超越世俗成见,看到人生的真相;人才能不产生妄念,没有固执拘束,不被国家、民族的外在界限所禁锢,不被表面的门派、旗号局限,不被一时的恶或善蒙蔽,不被外貌的美与丑迷惑,达到“无住”、“无执”、“无念”的、直面真实的境界。
张无忌不因为胡青牛是魔教中人就放弃对他的理解,不因为何太冲的恩将仇报便以怨报怨,不因为朱长龄的算计就致他于死地,不因为明教是邪派而听任正派对他们的屠杀,不因为灭绝师太心狠手辣就胆怯退场,不因为赵敏是蒙古人就无视她的美丽、聪慧和内在的美质,不因为周芷若变得阴邪毒辣就忘记了她的一饭之恩和自己对她的辜负,不因为小昭盗取了大挪移心法就忘记了她的真纯可爱,不因为出身武当名门而藐视明教,也不因为成了明教教主就放弃对正教的救助,更不因为明教教主、武林盟主的高位而放弃自己的自由和真实。在他自由广阔的心灵中,没有虚假的外相可以阻挡人性的光芒,没有狭隘的观念能够影响真实的判断,只有对他人深切的爱和同情,只有对一切人的理解与包容。
张无忌练成九阳神功,尚未打破最后大关,以使全身真气融会贯通,周流无碍。恰巧他被明教说不得和尚用奇异布袋俘虏,背到明教总部,细听了明教上层的争端,成昆阴幻指攻击得手的情景,成昆与阳顶天多年恩怨的故事,以及成昆全套的阴谋秘计,因而,武林中几乎所有疑团全都解开,正邪两家所有的仇恨和误会都找到了根源。这份教育,不仅使在场的明教高手悔之至深,更让无忌明了了天下争执仇杀不已的关键,那就是,因为没有了仁爱和包容,武林永远是互相残害的世界。这是无忌人生认识的一次飞跃,是他决心以自身仁善宽和之力化解各派争斗的开端。他的人生境界在长期成长后,终于因这些谜底的敞开而获得了质的提高。金庸先生用他的武功变化来喻示这一变化。他写无忌真气膨胀,得成昆击打,再得“乾坤一气袋”包裹压迫,“水火相济、龙虎交会”,顿时打通了所有“玄关”,“大功告成”!九阳神功的练成,象征着无忌人生成长的跃进。往下发展,妙喻频频。有了这份内力,他才能迅速掌握奇妙无比、调和阴阳的乾坤大挪移,才能与六大门派比武,调和争斗;才能行有余力,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以忍让、谦逊为前提,比武示仁:饶恕圆音,义释空性;气疗宗维侠七伤拳之伤,续接唐文亮四肢断骨;揭露鲜于通卑行劣迹,展示正派子弟邪恶嘴脸;力破昆仑华山刀剑联阵,巧夺灭绝师太凶残利刃。且还浑厚内力于武当四侠,疗各色创伤于明教群雄。最有意味的是,经他九阳神功内力救治,韦一笑的内力阴毒被驱除干净,再也不用吸人血来抑制阴寒发作了。九阳神功是消弭仇恨、改造人性的奇功,无忌的仁爱情怀是改变武林世界的法宝。
经历了朱元璋的算计后,张无忌意识到自己应该远离权力争斗,过自得其乐的生活。但在那之前,他的确投身于反元复兴的救国斗争中,待到大事已定,他又远离了自己厌恶的权力。这种归隐与他的人格完全一致。有论者以为无忌性格懦弱,我不同意。无忌的退隐,未尝不是其佛性的又一体现呢!他真实,他自由,他不执,无妄念,正如同他既有九阳神功,又不摒弃波斯武功一样。即使对真正的敌人,他也能了解成昆成为奸凶的因由;对玄冥二老,他也做到了屡次容情不杀。善恶自有其因果,人算不及天算,让一切顺应自然,这才能让人具有真正的自由与伟力。
无忌者,无所忌讳者也。这是值得追求的境界。
包容众生才有世界和平
但人们总是斤斤计较,计较肤色、民族、国别;计较蝇头小利,口舌之争;计较站队划派,门户之争;计较谁是正义的代表,真理的主宰;计较别人是不是附和自己,与自己保持一致;计较谁没照我的意志办事。人们总是把自己放在正义的立场上去评价他人,用自己的价值观指手画脚,高论是非。人们总是评论多于认识,批判多于理解,强加多于尊重,改造多于等待,蛮力多于理智,介入多于包容。人们总以为真理只有一条,忽略世界的多样性,别人生存的合理性,忽视他人的独特性。
自以为是,自我放大,自视过高,自居真理,这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的通病。救世主喜欢给自己发动的战争冠以“圣战”之名,但那个“圣”字,多半是自封内定的。因为炙手可热的权力,因为可以主宰一切,因为武力强大,国力雄厚,所以那个“圣”的合理性就缺少民意的推敲,成了出自个人的理念,成了一厢情愿,成了独一份真理的代表。
鱼在水中游,就认为毛驴长四条腿多余,鸟在天上飞,就以为兔子没有翅膀可悲。因此,有人要别人削足适履,有人拿自己的尺子量别人,有人要病梅、束梅、夭梅,以满足自己独个儿的美感,强求一律,把世界当成自家花园,当成自己生的小女儿,想怎么修剪就怎么修剪,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他坐在自己的堂屋里,面南背北,大门开处,道路端正,庭院井然。但忘了别人有别人的门户,他人有他人的日子,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口味各一。非要人人领圣餐,纵是顿顿大鱼肥鸭,怕也难以让大家下咽。
因而要尊重,要宽容,要认识,要理解,要仁厚,要调和,要众生平等,人人和谐。这是理想之境,但只要自身仁爱平和,其实也是一种现实。如果浩然之气不足,又乏调和阴阳之术,强作什么警察,只怕不行。只怕旧冤未解,又添新恨,冤冤相报,永无已时,世界也就成了动荡不已的战场,地球就成了充满仇恨的村落,历史就成了炮声缠绵的交响。看上去正人君子们忙忙碌碌,英雄豪杰们熙熙攘攘,其实,“死人的事总是要发生的”,那就可悲了!
(此文完成于2000年。今日翻检,适听电视中播报伊拉克大选前暗杀、爆炸事件致死人命的新闻——其实已经不是新闻,而是每日的家常便饭,世界都习以为常了。美国人的一厢情愿,只能是这样的结果?也许三年五年后,伊拉克终会获得和平,只是,死去的人们呢?今天的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九阳神功?2005年1月24日夜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