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

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

《易》曰:“上古结绳以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儒者云:“伏羲氏始

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又曰:“伏羲、神农、黄帝

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

言常道也。”《春秋传》载楚左史能读三坟、五典。《礼记》曰:“外史掌三皇、

五帝之书。”由斯而言,则坟、典文义,三、五史策,至于春秋之时犹大行于世。

爰及后古,其书不传,惟唐、虞已降,可得言者。然自尧而往,圣贤犹述,求其

一二,仿佛存焉。而后来诸子,广造奇说,其语不经,其书非圣。故马迁有言:

“神农已前,吾不知矣。”班固亦曰:“颛顼之事,未可明也。”斯则坟、典所

记,无得而称者焉。右说三坟五典

案尧、舜相承,已见坟、典;周监二代,各有书籍。至孔子讨论其义,删为

《尚书》,始自唐尧,下终秦穆,其言百篇,而各为之序。

属秦为不道,坑儒禁学,孔子之末孙曰忠,壁藏其书。汉室龙兴,旁求儒雅,

闻故秦博士伏胜能传其业,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受焉。时伏生年且百岁,言不可晓,

口授其书,才二十九篇。自是传其学者有欧阳氏、大小夏侯。宣帝时,复有河内

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与伏生所诵合三十篇,行之于世。其篇所载年月,

不与序相符会,又与《左传》、《国语》、《孟子》所引《泰誓》不同,故汉、

魏诸儒,咸疑其谬。

《古文尚书》者,即孔忠所藏,科斗之文字也。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始得之

于壁中。博士孔安国以校伏生所诵,增多二十五篇,更以隶古字写之,编为四十

六卷。司马迁屡访其事,故多有古说。安国又受诏为之训传。值武帝末,巫蛊事

起,经籍道息,不获奏上,藏诸私家。刘向取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脱误

甚众。至于后汉,孔子之本遂绝。其有见于经典者,诸儒皆谓之逸书。王肃亦注

《今文尚书》,而大与古文孔传相类,或肃私见其本而独秘之乎?

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颐始以孔《传》奏上,而缺《舜典》一篇,乃取肃之

《尧典》,从“慎徽”以下分为《舜典》以续之。自是欧阳、大小夏侯家等学,

马融、郑玄、王肃诸注废,而古文孔传独行,列于学官,永为世范。齐建武中,

吴兴人姚方兴采马、王之义以造孔传《舜典》,云于大航购得,诣阙以献。举朝

集议,咸以为非及江陵板荡,其文入北,中原学者得而异之,博士刘炫遂取此一

篇列诸本第。古今人所习《尚书·舜典》,元出于姚氏者焉。右说《尚书》

当周室微弱,诸侯力争,孔子应聘不遇,自卫而归。乃与鲁君子左丘明观书

于太史氏,因鲁史记而作《春秋》。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自隐及哀十

二公行事。

经成以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为传,明夫子不

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当世君臣,其事实皆形于传,故隐其书而不宣,所

以免时难也。

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邹》、《夹》之传。邹氏无

师,夹氏有录无书,故不显于世,汉兴,董仲舒、公孙弘并治《公羊》,其传习

者有严、颜二家之学。宣帝即位,闻卫太子私好《穀梁》,乃召名儒蔡千秋、萧

望之等大议殿中,因置博士。

平帝初,立《左氏》。逮于后汉,儒者数廷毁之。会博士李封卒,遂不复补。

逮和帝元兴十一年,郑兴父子奏请重立学官。至魏、晋,其书渐行,而二《传》

亦废。今所用《左氏》本,即杜预所注者。右说《春秋》。

又当春秋之世,诸侯国自有史。故孔子求众家史记,而得百二十国书。如楚

之书,郑之志,鲁之春秋,魏之纪年,此其可得言者。

左丘明既配经立传,又撰诸异同,号曰《外传国语》,二十一篇。斯盖采书、

志等文,非唯鲁之史记而已。

楚、汉之际,有好事者,录自古帝王,公侯、卿大夫之世,终乎秦末,号曰

《世本》,十五篇。春秋之后,七雄并争,秦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

汉兴,太中大夫陆贾纪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右说《左传》。

孝武之世,太史公司马谈欲错综古今,勒成一史,其意未就而卒。子迁乃述

父遗志,采《左传》、《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国时事,

上自黄帝,下讫麟止,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

十篇,都谓之《史记》。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言,藏诸名山,副在京

师,以俟后圣君子。

至宣帝时,迁外孙杨惲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而十篇未成,有录而已。元、

成之间,褚先生更补其缺,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

等传,辞多鄙陋,非迁本意也。

晋散骑常侍巴西谯周,以迁书周、秦已上或采家人诸子,不专据正经,于是

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凭旧典,以纠其谬。今则与《史记》并行于代焉。右

说《史记》

《史记》所书,年止汉武,太初以后,阙而不灵。其后刘向、向子歆及诸好

事者,若冯商、卫衡、扬雄、史岑、梁审、肆仁、晋冯、段肃、金丹、冯衍、韦

融、萧奋、刘恂等相次撰续,迄于哀、平间,犹名《史记》。

至建武中,司徒掾班彪以为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又雄、歆褒美伪新,

误后惑众,不当垂之后代者也。于是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

其子固以父所撰未尽一家,乃起元高皇,终乎王莽,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

其行事,上下通洽,为《汉书》纪、表、志、传百篇。其事未毕,会有上书云固

私改作《史记》者,有诏京兆书系,悉录家书封上。固弟超诣阙自陈,明帝引见,

言固续父所作,不敢改易旧书,帝意乃解。即出固,征诣校书,受诏卒业。经二

十余载,至章帝建初中乃成。

固后坐窦氏事,卒于洛阳狱,书颇散乱,莫能综理。其妹曹大家,博学能属

文,奉诏校叙。又选高才郎马融等十人,从大家受读。其八表乃《天文志》等,

犹未克成,多是待诏东观马续所作。而《古今人表》尤不类本书。

始自汉末,迄乎陈世,为其注解者凡三十五家,至于专门受业,遂与《五经》

相亚。

初,汉献帝以固书文繁难省,乃诏侍中荀悦依《左氏传》体,删为《汉纪》

三十篇,命秘书给纸笔。经五六年乃就。其言简要,亦与纪传并行。右说《汉书》

在汉中兴,明帝始诏班固与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作《世

祖本纪》,并撰功臣及新市、平林、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

自是以来,春秋考纪亦以焕炳,而忠臣义士莫之撰勒。于是又诏史官谒者仆

射刘珍及谏议大夫李尤杂作记、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自建武,

讫乎永初。事业垂竟,而珍、尤继卒。复命待中伏无忌与谏议大夫黄景作诸王、

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南于单、西羌传、地理志。至元嘉元年,复令太中大夫

边韶、大军营司马崔寔、议郎朱穆、曹寿杂作《孝穆》、《崇》及《顺烈皇后传》,

又增《外戚传》入思安等后,《儒林列传》入崔篆诸人。寔、寿又与议郎延笃杂

作《百官表》,顺帝功臣《孙程》、《郭愿》及《郑众》、《蔡伦》等传。凡百

十有四篇,号曰《汉纪》。熹平中,光禄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卢植著

作东观,接续纪传之可成者,而邕别作《朝会》、《车服》二志。后坐事徙朔方,

上书求还,续成十志。会董卓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及在许都,

杨彪颇存注记。至于名贤君子,自永初已下阙续。魏黄初中,唯著《先贤表》,

故《汉记》残缺,至晋无成。

泰始中,秘书丞司马彪始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元兴武,终于孝献,录世

十二,编年二百,通综上下,旁引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又散骑常侍华峤删定《东观记》为《汉后书》,帝纪十二、皇后纪二、典十、列

传七十、谱三,总九十七篇。其十典竟不成而卒。自斯已往,作者相继,为编年

者四族,创纪传者五家,推其所长,华氏居最。而遭晋室东徙,三惟一存。

至宋宣城太守范晔,乃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烦补略,作《后汉书》,凡

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篇。会晔以罪被收,其十志亦未成而死。先是,

晋东阳太守袁宏抄撮《汉氏后书》,依荀悦体,著《后汉纪》三十篇。世言汉中

兴史者,唯范、袁二家而已。右说《后汉书》

魏史,黄初、太和中始命尚书卫觊、缪袭草创纪传,累载不成。又命侍中韦

诞、应璩,秘书监王沈、大将军从事中郎阮藉,司徒右长史孙该、司隶校尉傅玄

等,复共撰定。其后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四十四卷。其书多为时讳,殊

非实录。

吴大帝之季年,始命太史丁孚、郎中项峻撰《吴书》。孚、峻俱非史才,其

文不足纪录。至少帝时,更敕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华覈访求往事,相与记

述。并作之中,曜、莹为首。当归命侯时,昭广先亡,曜、莹徙黜,史官久阙,

书遂无闻。覈表请召曜、莹续成前史,其后曜独终其书,定为五十五卷。

至晋受命,海内大同,著作陈寿乃集三国史,撰为《国志》凡六十五篇。夏

侯湛时亦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已草而罢。及寿卒,梁州大中正范頵表言

《国志》明乎得失,辞多劝戒,有益风化,愿垂采录。于是诏下河南尹,就家写

其书。

先是,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其后孙盛撰《魏氏春秋》,

王隐撰《蜀记》,张勃撰《吴录》,异闻错出,其流最多。宋文帝以《国志》载

事伤于简略,乃命中书郎裴松之兼采众书,补注其阙。由是世言《三国志》者,

以裴《注》为本焉。右说《三国志》

晋史,洛京时,著作郎陆机始撰《三祖纪》,佐著作郎束晳又撰十志。会中

朝丧乱,其书不存。先是,历阳令陈郡王铨有著述才,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

未就而卒。子隐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事迹,多所详究。过江为著作郎,受

诏撰晋史。为其同僚虞预所诉,坐事免官。家贫无资,书未遂就,乃依征西将军

瘐亮于武昌镇。亮给其纸笔,由是获成,凡为《晋书》八十九卷。咸康六年,始

诣阙奏上。隐虽好述作,而辞拙才钝。其书编次有序者,皆铨所修;章句混漫者,

必隐所作。时尚书郎领国史干宝亦撰《晋纪》,自宣迄愍七帝,五十三年,凡二

十二卷。其书简略,直而能婉,甚为当时所称。

晋江左史官,自邓粲、孙盛、檀道鸾、王韶之已下,相次继作。远则偏记两

帝,近则唯叙八朝。至宋湘东太守何法盛,始撰《晋中兴书》,勒成一家,首尾

该备。齐隐士东莞臧荣绪又集东、西二史,合成一书。

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有八家,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

加纂录。采正典与杂说数十余部,兼引伪史十六国书,为纪十、志十二、列传七

十、载记三十,并叙例、目录合为百三十二卷。自是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竞

从新撰者焉。右说《晋书》。

宋史,元嘉中,著作郎何承天草创纪传。自此以外,悉委奉朝请山谦之补承

天残缺。后又命裴松之续成国史。松之寻卒,史佐孙冲之表求别自创立,为一家

之言。孝建初,又敕南台侍御史苏宝生续造诸传,元嘉名臣皆其所撰。宝生被诛。

大明六年,又命著作郎徐爰踵成前作。爰因何、山、苏所述,勒成一书,其《臧

质》、《鲁爽》、《王僧达》诸传,又皆孝武自造,而序事多虚,难以取信。自

永光已后,至禅让十余年中,阙而不载。至齐著作沈约,更补缀所遗,制成新史。

始自义熙肇号,终乎昇明三年。为纪十、志三十、列传六十,合百传,名曰《宋

书》。

永明末,其书既行,河东裴子野更删为《宋略》二十卷。沈约见而叹曰:

“吾所不逮也。”由是世之言宋史者,以裴《略》为上,沈《书》次之。右说

《宋书》。

齐史,江淹始受诏著述,以为史之所难,无出于志,故先著十《志》,以见

其才。沈约复撰齐史二十篇。梁天建中,太尉录事萧子显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

诏付秘阁。起昇明之年,尽永元之代。为纪八、志十一、列传四十,合成五十九

篇。

时奉朝请吴均亦表请撰齐史,乞给起居注并群臣行状。有诏:“齐氏故事,

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均遂撰《齐春秋》三十篇。其书称梁帝为

齐明佐命,帝恶其实,诏燔之。然其私本竟能与萧氏所撰并传于后。右说《齐书》。

梁史,武帝时,沈约与给事中周兴嗣、步兵校尉鲍行卿、秘书监谢昊相承撰

录,已有百篇。值承圣沦没,并从焚荡。庐江何之元、沛国刘璠以所闻见,穷其

始末,各撰《梁典》三十篇,而纪传之书未有其作。陈祠部郎中姚察有志撰勒,

施功未周。但既当朝务,兼知国史,至于陈亡,其书不就。

陈史,初有吴郡顾野王、北地傅縡各为撰史学士,其武、文二帝纪即顾、

傅所修。太建初,中书郎陆琼续撰诸篇,事伤繁杂,姚察就加删改,粗有条贯。

及江东不守,持以入关。隋文帝尝索梁、陈事迹,察具以所成每篇续奏,而依违

荏苒,竟未绝笔。

皇家贞观初,其子思廉为著作郎,奉诏撰成三史。于是凭其旧稿,加以新录,

弥历九载,方始毕功。定为《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六卷,今并行世焉。

右说《梁书》、《陈书》。

十六国史,前赵刘聪时,领左国史公师彧撰《高祖本纪》及功臣传二十人,

甚得良史之体,凌修谮其讪谤光帝,聪怒而诛之。刘曜时,平舆子和苞撰《汉赵

记》十篇,事止当年,不终曜灭。

后赵石勒令其臣徐光、宗历、傅畅、郑愔等撰《上党国记》、《起居注》、

《赵书》。其后又令王兰、陈安、程阴、徐机等相次撰述。至石虎,并令刊削,

使勒功业不传。其后燕太傅长史田融、宋尚书库部郎郭仲产、北中郎参军王度追

撰二石事,集为《邺都记》、《赵记》等书。

前燕有起居注,杜辅全录以为《燕纪》。后燕建兴元年,董统受诏草创后书,

著本纪并佐命功臣、王公列传,合三十卷。慕容垂称其叙事富赡,足成一家之言。

但褒述过美,有惭董史之直。其后申秀、范亨各取前后二燕合成一史。

南燕,有赵郡王景晖,尝事德超,撰二主起居注。超亡,仕于冯氏,官至中

书令,仍撰《南燕录》六卷。

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常璩撰《汉之书》十卷。后入晋秘阁,

改为《蜀李书》。璩又撰《华阳国志》,具载李氏兴灭。

前凉,张骏十五年,令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索绥,作《凉国春秋》

五十卷。又张重华护军参军刘庆在东菀专修国史二十余年,著《凉记》十二卷。

建康太守索晖、从事中郎刘昞又各著《凉书》。

前秦史官,初有赵渊、车敬、梁熙、韦谭相继著述。苻坚尝取而观之,见苟

太后幸李威事,怒而焚灭其本。后著作郎董朏追录旧语,十不一存。及宋武帝入

关,曾访秦国事,又命梁州刺史吉翰问诸仇池,并无所获。先是,秦秘书郎赵整

修撰国史,值秦灭,隐于商洛山,著书不辍,有冯翊、车频助其经费。整卒,翰

乃启频纂成其书,以元嘉九年起,至二十八年方罢,定为三卷。而年月失次,首

尾不伦。河东裴景仁又正其讹僻,删为《秦纪》十一篇。

后秦,扶风马僧虔、何东卫隆景并著《秦史》。及姚氏之灭,残缺者多。泓

从弟和都,仕魏为佐民尚书,又追撰《秦纪》十卷。

夏,天水赵思群、北地张渊,于真兴、承光之世,并受命著其国书。及统万

之亡,多见焚烧。

西凉与西秦,其史或当代所书,或他邦所录。段龟龙记吕氏,宗钦记沮渠氏,

郭韶记秃发氏,韩显宗记冯氏。唯有四者可知,自馀不详谁作。

魏氏黄门侍郎崔鸿,乃考覈众家,辨其同异,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

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鸿始以景明之初求诸国逸史,逮正

始元年,鸠集稽备,而犹阙蜀事,不果成书。推求十有五年,始于江东购获,乃

增其篇目,勒为十卷。鸿殁后,永安中,其子缮写奏上,请藏诸秘阁。由是伪史

宣布,大行于时。右说《十六国春秋》。

元魏史,道武时,始令邓渊著国纪,唯为十卷,而条例未成。暨乎明元,废

而不述。神�二年,又诏集诸文士崔浩、浩弟鉴、高谠、邓颍、晁继、范亨、黄

辅等撰国书,为三十卷。又特命浩总监史任,务从实录。复以中书郎高允、散骑

侍郎张伟并参著作,续成前史书,叙述国事,无隐所恶,而刊石写之,以示行路。

浩坐此夷三族,同作死者百二十八人。自是遂废史官。至文成帝和平元年,始复

其职,而以高允典著作,修国记。允年已九十,手目俱衰。时有校书郎刘模,长

于缉缀,乃令执笔而口占授之。如是者五六岁。所成篇卷,模有力焉。初,国记

自邓、崔以下,皆相承作编年体。至孝文太和十一年,诏秘书丞李彪,著作郎崔

光始分为纪传异科。宣武时,命邢峦追撰《孝文起居注》。既而崔光、王遵业补

续,下讫孝明之世。温子昇复修《孝庄纪》,济阴王晖业撰《辨宗室录》。魏史

官私所撰,尽于斯矣。

齐天保二年,敕秘书监魏收博采旧闻,勒成一史又命刁柔、辛元植、房延祐、

<目击>仲让、裴昂之,高孝幹等助其编次。收所取史官,惧相凌忽,故刁、辛诸子

并乏史才,唯以仿佛学流,凭附得进。于是大征百家谱状,斟酌以成《魏书》。

上自道武,下终孝靖,纪传与志凡百三十卷。收谄齐氏,於魏室多不平。既党北

朝,又厚诬江左。性憎胜己,喜念旧恶,甲门盛德与之有怨者,莫不被以丑言,

没其善事。迁怒所至,毁及高曾。书成始奏,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论讨。前后列

诉者百有余人。时尚书令杨遵彦,一代贵臣,势倾朝野,收撰其家传甚美,是以

深被党援。诸讼史者皆获重罚,或有毙于狱中。群怨谤声不息。孝昭世,敕收更

加研审,然后宣布于外。武成尝访诸群臣,犹云不实,又令治改,其所变易甚多。

由是世薄其书,号为“秽史”。

至隋开皇,敕著作郎魏澹与颜之推、辛德源更撰《魏书》,矫正收失。澹以

西魏为真,东魏为伪,故文、恭列纪,孝靖称传。合纪、传、论例,总九十二篇。

炀帝以澹书犹未能善,又敕左仆射杨素别撰,学士潘徽、褚亮、欧阳询等佐之。

会素薨而止。今世称魏史者,犹以收本为主焉。右说《魏书》

高齐史,天统初,太常少卿祖孝征述献武起居,名曰《黄初传天录》。时中

书侍郎陆元规常从文宣征讨,著《皇帝实录》,唯记行师,不载它事。自武平后,

史官阳休之、杜台卿、祖崇儒、崔子发等相继注记。

逮于齐灭,隋秘书监王劭、内史令李德林并少仕邺中,多识故事。王乃凭述

起居注,广以异闻,造编年书,号曰《齐志》,时有六卷。李在齐预修国史,创

纪传书二十七卷。自开皇初,奉诏续撰,增多齐史三十八篇,以上送官,藏之秘

府。皇家贞观初,敕其子中书舍人百药仍其旧录,杂采它书,演为五十卷。今之

言齐史者,惟王、李二家云。右说《北齐书》。

宇文周史,大统年有秘书丞柳虬兼领著作,直辞正色,事有可称。至隋开皇

中,秘书监牛弘追撰《周纪》十有八篇,略叙纪纲,仍皆抵忤。皇家贞观初,敕

秘书丞令狐德棻、秘书郎岑文本共加修缉,定为《周书》五十卷。右说《后周书》。

隋史,当开皇仁寿时,王劭为书八十卷,以类相从,定其篇目。至于编年、

纪传,并阙其体。炀帝世,惟有王胄等所修《大业起居注》。及江都之祸,仍多

散逸。皇家贞观初,敕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共撰成《隋书》五十五卷,

与新撰《周书》并行于时。

初,太宗以梁、陈及齐、周、隋氏并未有书,乃命学士分修。事具于上。仍

使秘书监魏征总知其务,凡有赞论,征多预焉。始以贞观三年创造,至十八年方

就,合为《五代纪传》,并目录凡二百五十二卷。书成,下于史阁。惟有十志,

断为三十卷,寻拟续奏,未有其文。又诏左仆射于志宁、太史令李淳风、著作郎

韦安仁、符玺郎李延寿同撰。其先撰史人,唯令狐德棻重预其事。太宗崩后,刊

勒始成。其篇第虽编入《隋书》其实别行,俗称为《五代史志》。右说《隋书》。

惟大唐之受命也,义宁、武德间,工部尚书温大雅首撰《创业起居注》三篇。

自是司空房玄龄、给事中许敬宗、著作佐郎敬播相次立编年体,号为“实录”。

迄乎三帝,世有其书。

贞观初,姚思兼廉撰纪传,粗成三十卷。至显庆元年,太尉长孙无忌与于志

宁、令狐德棻、著作郎刘胤之、杨仁卿、起居郎顾胤等,因其旧作,缀以后事,

复为五十卷。虽云繁杂,时有可观。龙朔中,敬宗又以太子少师总统史任。更增

前作,混成百卷。如《高宗本纪》及永徽名臣、四夷等传,多是其所造。又起草

十志,未半而终。敬宗所作纪传,或曲希时旨,或猥饰私憾,凡有毁誉,多非实

录。必方诸魏伯起,亦犹张衡之蔡邕焉。其后左史李仁实续撰《于志宁》、《许

敬宗》、《李义府》等传,载言记事,见推直笑。惜其短岁,功业未终。至长寿

中,春官侍郎牛凤及又断自武德,终于弘道,撰为《唐书》百有十卷。凤及以喑

聋不才,而辄议一代大典,凡所撰录,皆索责私家行状,而世人叙事罕能自远。

或言皆比兴,全类詠歌,或语多鄙朴,实同文案,而总入编次,了无厘革。其

有出自胸臆,申其机杼,发言则嗤鄙怪诞,叙事则参差倒错。故阅其篇第,岂谓

可观;披其章句,不识所以。既而悉收姚、许诸本,欲使其书独行。由是皇家旧

事,残缺殆尽。

长安中,余与正谏大夫朱敬则、司封郎中徐坚、左拾遗吴兢奉诏更撰《唐书》,

勒成八十卷,神龙元年又与坚、兢等重修《则天实录》,编为二十卷,夫旧史之

坏,其乱如绳,错综艰难,期月方毕。虽言无可择,事多遗恨,庶将来削稿,犹

有凭焉。

大抵自古史臣撰录,其梗概如此。盖属词比事,以月系年,为史氏之根本,

作生人之耳目者,略尽于斯矣。自馀偏记小说,则不暇具而论之,右说《唐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史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灵异 史通
上一章下一章

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