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骑射制度

宋代骑射制度

在宋代兵器以弓弩为主,华岳说:“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翠微北征录》卷7《弓制》)这是当时流行的兵器理论。

由于弓弩是主要兵器,故宋时衡量一个人的武技,考核军士的军训水平,主要是看能挽多大的“弓弩斗力”,以及射箭的准确性,叫做“射亲”(《宋会要》兵2之56)。《武经总要》前集卷15《行军约束》规定:“凡军中教射,先教射亲,次教射远。”

宋朝对军士的武艺训练,制订过各种标准。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诏颁河北渚军教阅法,凡弓分三等,九斗为第一,八斗为第二,七斗为第三;弩分三等,二石七斗为第一,二石四斗为第二,二石一斗为第三。”(《枫窗小牍》卷下)挽弓七、八斗,看来并非是难

于达到的标准。宋孝宗时,虞允文上奏说,“荆、鄂两军”,“士挽弓七斗、八斗者甚众,臣比因呈阅,尽令改教劲弩”(《历代名臣奏议》卷224)。宋孝宗有一次教阅军队,宣布“弓箭手以六十步,每人射八箭,要及五分亲”(《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3淳熙元年十二月丁卯)。宋光宗时也规定:“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二,六箭中垛为本等;弩手带甲,百步射四石力,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宋史》卷195《兵志》)按照《梦溪笔谈》卷3的记载,宋时弓弩每宋石的斗力,相当于九十二宋斤半(一宋斤约合一•二市斤),武卒挽弓的最高记录为三宋石,蹶弩的最高记录达九宋石,都相当于春秋.战国时代武卒弓弩斗力的几倍。岳飞和韩世忠都能挽弓三百宋斤,这又超过挽弓三宋石的记录。南宋孝宗时,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四川军卒“蹶张者至千斤,挽强过六钧(每钧三十宋斤),而命中者十八、九”(《宋代蜀文辑存》卷73范谟《分弓亭记》)。午-夜吧5YE8.蹶弩一千宋斤,则又超过北宋九宋石的记录。然而据南宋的华岳说,步射弓一石或一石一斗,马射弓一石或九斗,其实是不合实战需要的“废物”,步射弓“合用九斗、八斗、七斗”,马射弓“合用八斗、七斗、六斗”(《翠微北征录》卷7《弓制》)。

众所周知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最为软弱的一个时代,即使是宋军最重视的弓弩,也是无法满足实战的要求的。所谓的“诏颁河北渚军教阅法,凡弓分三等,九斗为第一,八斗为第二,七斗为第三;弩分三等,二石七斗为第一,二石四斗为第二,二石一斗为第三。”九斗的弓在战场上,面对自幼长于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作战无疑是一种自杀的行为。虽然也有少数人如同岳飞可以能挽弓三百宋斤,不过也是风毛麟角罢了。

在弓箭不利的情况下,宋军的应对方法就是使用弩,平心而论,宋代的弩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历史中可谓一绝。

床子弩是一种重武器,在宋以前已经出现。[《资治通鉴》卷188叙述唐初王世充守洛阳,“八弓弩箭如车辐,镞如巨斧,射五百步”。胡注说:“八弓弩,八弓共一桊也,如古连弩,今之划车弩,亦其类也。”又《宋史》卷422:曾三聘传》:“划车弩六人挽之,而箭之所及止二百六-卜步。”据《武经总要》前集卷13所绘各种床子弩的图样,全是依靠几张弓的合力射一箭。可知床子弩问世甚早。]据说在宋太祖时,“尝令试床子弩于近郊外,矢及七百步,又令别造千步弩试之,矢及三里”(《文献通考》卷161)。这个远射记录只怕是弩箭较小较轻之故。[《后桐先生大全集》卷141《神道碑。杜尚书分载宋理宗时,杜呆创置一种三弓弩,“可及千步”,当亦与末太徂时的床子弩相似,如用又重又大的弩箭,射程当不会如此之远,一千步约合1550米。]因为按宋仁宗到宋神宗时的记录,当时最大的一种称为三弓八牛床子弩,“以七十人张发”,其箭称一枪三剑箭,“射及三百步”(《武经总要》前集卷13,《长编》卷314元丰四年七月丙午)射程约有465米,确是当时一种远射程兵器。宋朝的床子弩有不同的款式和名目,一般都用四脚木架作为弩座,故相当笨重,不便运输,往往用于城防。但有时也用于野战,如澶渊之盟前夕,契丹大将萧挞览即是中床子弩箭阵亡,使契丹军的士气受到很大挫伤(《长编》卷58景德元年十一月甲戌)。床子弩“又有系铁斗于弦上,斗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斗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武经总要》前集卷18)。

神臂弓是在宋神宗时,由百姓李宏研制的精良兵器,实际上也是一种弩,射程远及二百四十多步,约合372米以上,“仍透穿榆木,没半簳”,[关于神臂弓,《宋史》卷197《兵志》作“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苛”,今据《宋会要》兵26之28,《文献通考》卷161,《容斋三笔》卷16《神臂弓》,《曲洧旧闻》卷9,乃“二百四十余步”之误。]足见其劲利。神臂弓不像床子弩那样笨重,只用一人发射,易于推广,“施于军事,实有奇功”(《长编》卷506元符二年二月辛巳)。宋朝对这种兵器十分宝贵,故特别制订了不准私造,私习以及军士毁弃,战阵亡失的专门条法(《庆元条法事类》卷8《漏泄传报》,卷80《毁失官私物》)。神臂弓在宋军中长期使用,到南宋初,仍是使金军望面生畏的武器。韩世忠又加以改进,制成克敌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宋史》卷422《曾三聘传》),约合558米,可以贯穿重甲,“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会编》卷218,《容斋三笔》卷16《神臂弓》,《程史》卷5《凤凰弓》)。

据恩格斯说,直到十四、十五世纪,英国步兵使用的大弓,“可以把箭射出200码以外”,是当时“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马恩全集》第14卷26—27页)。然而与床子弩、神臂弓、克敌弓等相比,其射程和洞穿力还是不如的,

不过虽然弩箭比弓箭射程远,洞穿力强,“然张迟,难以应卒,临敌不过三发、四发,而短兵已接”(《武经总要》前集卷2《教弩法》),也就是说,弩的射箭间歇要比弓长。面对骑着战马呼啸而来的骑兵,弩手们最多不过射出三发、四发,然后就只有听天由命了,显然也不能有效的抵御骑兵的冲锋。

恩格斯说:“骑兵在整个中世纪一直是各**队中的主要兵种。”(《马恩全集》第14卷305—306页)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骑兵适宜于平原旷野的远程机动作战,是封建时代军队中的主要突击力量。一般说来,没有强大的骑兵,就不可能成为封建军事强国。

汉武帝与匈奴对抗,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改变了以步兵为主的陆军体制,才得以主动出击,在战略形势上转弱为强。唐太宗是一位伟大的天才的军事统帅,他最喜选择敌阵的薄弱部位,亲率骑兵飞驰突击,“必出其陈后反击之,无不溃败”(《资治通鉴》卷192)。精锐的骑兵,使唐帝国威震遐迩。然而自中唐以降,由于丧失西北产马地,唐军遂转变为以步兵为主,而又被迫花费大量金银、绢帛等类,向西北各民族买马。这种状况延续到宋代。

北宋时,宋军的马源来自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贸易,需要耗费大量铜钱、银、绢帛、茶等物资。宋朝还设置监牧养马,监牧占用大量土地,又需很多官兵负责饲养,因管理**,马匹死亡率高,马种低劣,很多马不能充当战骑。据宋神宗熙宁二年至五毕(1069—1072)统汁,“河南、北十二监”,平均“岁出马千六百四十匹,可给骑兵者二百六十四”(《长编》卷262熙宁八年四月己丑)。由于亏本太甚,又实行保马法和户马法,分配保甲和富户养马。保马法徒然对民间造成骚扰,并不能真正改善战马的饲养和繁殖。此外,“军兴,籍民马而市之以给军,曰括买”(《宋史》卷198《兵志》),这仅是非常时期的措施。总之,宋朝的马源,主要还是来自贸易和监牧等饲养。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颠覆蒙元帝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颠覆蒙元帝国
上一章下一章

宋代骑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