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217
哈哈这些,都太老套,都不是治本的方案。
此时,一个人提出了一句话,“导演乔伊不是一直强调,她拍摄的是独立电影,她也只想做优秀的独立电影吗?那我们不如从独立电影入手,继续刺激票房。”
经理问道:“具体怎么说?”
“独立电影是一个很笼统的称呼,它的观众又可以继续细分,比如cult独立片、geek独立片,而《朱诺》这种既不cult、又不geek的文艺电影,很难找到固定的受众群体,所以,我们不如就……”
他长篇大论地说了一大通,最后却换来了发行经理非常满意地点头。
他宣布整个部门的人,连夜按照这个方案去施行。
明天就是《朱诺》上映的第四周了,能不能继续搞个大新闻出来,就看他们的了。
第二天黎明,第四周开始了。
一个话题在各大媒体、网络忽然出现,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没人知道这是不是翠鸟影业故意的宣传阴谋。
人们只知道#重现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尊严#这个话题一夜之间被炒得很热,在各大网络媒体、纸媒、电影社区等地方,而话题的主角就是《朱诺》。
许多业内人士强调《朱诺》拥有低成本独立电影该有的尊严——低廉的成本无法掩盖其内在的力量。
而现在很多独立电影早已抛却了这样的尊严,为了迎合商业电影观众群体而放弃了内在的价值和力量。
在这样的说辞下,不知不觉,一股为独立电影正名的风潮开始出现。
好莱坞各大公关公司都不得不赞叹,翠鸟影业看来也有营销强人,竟然想出了用这种方式带动观众的热情,至少可以带动独立电影爱好者的热情。
不过想出这么个噱头也是翠鸟迫不得已,《朱诺》这么一部,一点也不cult,也不geek的电影,想要找到固定的观影群体实在太难,还不如打独立电影的旗号来得直接。
所以,在《朱诺》为独立电影正名这样的旗号打出来后。
如果你在电影院工作,或者你在各大媒体、电影公司工作,你会明显的感觉到,《朱诺》的热度更本没有锐减!甚至没有递减!而是,持续发热!
这股独立电影的旋风没有再以往任何一部独立电影的身上刮起过,却神一般地眷顾了《朱诺》。
1000万、2000万、3000万,票房数字不断被刷新。
好莱坞所有的电影公司都惊掉了下巴!
这部《朱诺》是要逆天吗?
第四周,它又创造了3000万以上的票房!
上映四周,累积票房成绩已经高达9000万,单馆票房高达9000美元。
9000万,势必会破亿,这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
烂番茄、IMDB的留言短短几秒钟就会被刷的找不到北,大量影评、留言涌入,一秒几十条的速度在刷新。
“基本没怎么看过独立电影,以往只看商业片,这次因为听说是一部很不错的独立电影才去看的,确实很不错,独立电影在思想性上是大部分商业片比不上的。”
“一部Loser电影,随处可见的独立性,听说编剧、导演是同一个人,确实不容易。”
“教科书一般的独立电影,完成度非常高,独立电影就是要这么拍。”
“独立电影的春天也许要来了。”
翠鸟影业用700万买下了这部看起来如此低调不起眼的电影,本来只想小赚一笔就走,没想到,它可能会创造一个1亿的奇迹。
第五周、第六周,《朱诺》上映的最后两周,票房火力虽然直线下降了不少,这也是每部电影的必然趋势,《朱诺》已经够逆天从第二周一直撑到第四周一直在井喷,一般其他电影三周以后就开始直线下降了。
但是,第五第六两周所创造的票房也超过了1000万。
也就是,《朱诺》已经彻底达成了票房1亿的奇迹。
从上映到下映整整六周,它获得了1亿2800万的票房成就,后续翠鸟影业还会让它在海外上映发行。
从北美1亿2800万的票房和逆天的口碑来说,在海外上映后,全球票房那么突破2亿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好莱坞沸腾了!
多少年没有出现这样一部现象级的作品了,还是一部独立电影!
安妮琼斯这个名字瞬间在好莱坞家喻户晓了起来,人们称她为独立电影未来的新锐!
《综艺》又一次花了整整一个横版加一个竖版来重新报道了《朱诺》。
“《朱诺》——一部现象级的独立电影。”
“这是最好的时代,媒体和口碑的力量,能够让300万成本的电影和上亿成本的电影齐头并进,《朱诺》和《加勒比海盗》绝对会成为本年度最黑的两匹马!”
翠鸟影业也笑不动了,老总亲自给乔伊发了一个300万的分红红包。毕竟他也不好意思,《朱诺》赚了那么多钱,但是因为是700万买断的,所以这些钱和乔伊一分钱关系都没。
乔伊当然知道自己亏大了,但是这就是人吃人的好莱坞,在自己没任何资历的时候,她的价值本就是被各种资本主义蚕食的。
虽然一分钱没赚到,但是乔伊还是很高兴,这几日她可谓是春风满面,毕竟她的价值被认可了,她的努力没有白费。
蕾妮却很不爽,她已经念念叨叨一整日了。
蕾妮气愤地砸了几拳玻璃桌,“气死人了,早知道当初就该签个分成协议什么的,而不是卖断,现在我们一分钱好处都没,《朱诺》却成了好莱坞的香饽饽。”
乔伊却很想得开,她每时每刻将喜悦的笑容挂在嘴上,丝毫不像是一个损失了几千万的人,“蕾妮,这没什么,《朱诺》能获得成功已经是我最高兴的事了,毕竟我这种资历和黑历史一大堆的人,哪个电影公司会和我分成?”
在好莱坞,能和电影公司分成的导演只有詹姆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这样级别的超大大导演。
一般的大导演,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大卫芬奇,昆丁塔伦蒂诺、迈克尔曼这种的,也只能拿个几千万的片酬而已。
更普通的导演,好点的,拿个300万-500万的,差一点的也就拿个50万、100万的,毕竟优秀的导演在好莱坞千千万,电影公司为什么一定要找你。
除非你混到卡梅隆那个级别,或者至少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这种级别,电影商才会求着你拍。不然可以替代你的太多了。
蕾妮似乎还是很不满意,她嘟囔着嘴,“你说我们下次是不是有资格和电影公司提分成了?”
乔伊将手反扣在脖子后面,斜眼睨着蕾妮,“想得美。除非有《泰坦尼克号》这种作品,否则再拍一百部都没用。”
乔伊起身,打开窗户看着夜空,深深吸了口气,“其实,我并不关注能有多少片酬,我只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永远被人们记住,至少。”
她看着漆黑的夜空那些星子,仿佛几千几万年永不坠落,她猛然说道:“至少,我要像那些星星一样,永远燃烧在这片土地的上空,永不坠落!”
是的。
她的人生开始逆转了,梦想中的好莱坞绝不再是梦想。
GO!GO!乔伊!
在好莱坞的夜空发光发热!
GO!GO!乔伊!
朝着好莱坞的顶端,直上云宵冲天而去!
此时,一众剧组人员正在摄影棚那儿进行某一幕场景的拍摄。
朱诺的奶奶为了准备自己葬礼上的白丝带,在圣诞夜的前一天执意去杂货店买,却走失在雪夜中,最终被警局找到。
朱诺和母亲赶过去接她。
警察拿着记录笔看着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像母女的人,“你们和那位老太太是什么关系?”
朱诺习惯性地开口:“她……”她习惯将自己和母亲分开来介绍,并且从不言明自己和女儿是母女,让别人自己去明白。
可是才一瞬间,她忽然住嘴了,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她似乎猛然间懂得了亲情的意义,她挪动了几下嘴角,停顿在那儿。
一边的乔伊斯诧异地看向女儿,心有灵犀的母女似乎知道下一瞬间会发生什么,乔伊斯的眼睛期盼地看着朱诺。
而后,朱诺干脆而帅气地说道:“我们是那位老太太的家人。”
这似乎是一种母女间冰释前嫌的信号。
在场的每个工作人员似乎都被两位的演技打动和代入了,竟然脸色都露出了大喘一口气的欣喜。
乔伊自然也很满意两人的演出,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神情就能看出,她没有找错演员。
无论是《阳光小美女》、还是《萨维奇一家》或者是《杯酒人生》,除了将“丧家犬式的失败者文艺喜剧”风格展现得很别致之外,还有就是和主角精湛的演技分不开。
她相信她的《朱诺》也一样会在众多小成本独立电影中大放异彩,甚至拥有不输给商业电影的力量。
在跑完这个点的拍摄后,就是跑下个点,下个点拍完,整个拍摄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现在乔伊开始头疼另一件事了,也就是后期剪辑的事。
之前《哈佛人生》的那个剪辑师现在在乔伊看来简直是太糟糕了。
在好莱坞的电影体系里,剪辑师和导演是同样重要的存在,拍摄的时候看导演功力,后期就是看剪辑师的功力了。
拍摄的时候,大家还能够按照导演的分镜图去尽力按照导演脑内的构想拍摄,而剪辑师是不参与拍摄的,后期拿到素材的剪辑师,很少会有参考导演的分镜图的,基本都是按照剪辑师自己的理解,去剪辑成他所认为的“观众会理解的故事顺序”样子。
这是因为导演所拍摄的素材是一段一段的,并不是连贯的,所以剪辑师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理解的顺序而不是按照剧本的顺序去剪辑故事。
特别是在胶片电影已经被放弃的今天,数字拍摄技术让素材拍摄更加方便,在胶片电影时代,剪辑师基本就是按照剧本素材的顺序去一刀一刀用剪刀规规矩矩地剪,数字拍摄的颠倒性让剪辑师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可以不按照线性剪辑而是非线性剪辑去剪辑电影,就是可以把故事倒着剪、顺着剪、插着剪等。
所以,好莱坞很多电影都有2个版本,一个是剪辑师的最终完成版,一个是导演的剪辑版本,这两个版本有时候会是完全不同的两部电影。
最有名的就是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摄的《天国王朝》,电影一上映,这部砸了重金的电影口碑就烂得一塌糊涂,可是当人们看了事后流出的导演剪辑版后,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很不错。
这是因为在好莱坞,就算是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导演,都没有剪辑权。剪辑权是每一位好莱坞导演都在据理力争的东西,但是除了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种超级导演,其他导演都没有剪辑资格。
或者你像另一位大导演昆丁-塔伦蒂诺那样有个性,直接威胁华纳,要是敢在他电影上剪任何一刀,他就宁可不发行《落水狗》!
不过像乔伊这样的独立电影,基本不用担心被电影公司强行把电影拖去剪辑不让她插手的情况。
但是她还是要找一个和自己“琴瑟和鸣”的剪辑师。
所谓的“琴瑟和鸣”,乔伊的理解是导演与剪辑默契相当,完全知道对方脑袋里在想什么,可以和谐互补,互相发挥作用。
如果你在看某部电影时甚至忘了去评判这部电影,只是被故事所吸引,那么你应该遇到了琴瑟和鸣的组合。
遇不到了“琴瑟和鸣”,找一个“夫唱妇随”的也行。
这一类就是剪辑师技术很硬,导演技术也很硬,而剪辑师即使想法和导演不是完全一致,也能高度完成导演的想法。我们能从画面上看到一个非常强势的导演——大部分场景和情节都能看出前期设计的痕迹,而剪辑把他的意图还原得很好。
你在电影院看这类电影也会很嗨,只是少了点代入感,这是因为导演和剪辑师虽然把电影的完成度堆得很高,但是少了点灵魂的碰撞。不过也很不错了。
乔伊最怕的就是第三种“半路夫妻”的类型,那就是剪辑师很强势,完全不管导演的想法去剪辑。如果再碰到一个不强势的导演,接受了剪辑师的建议,对前期的错漏查遗补缺,甚至重新在大结构上编排故事,那基本剪好的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你可能会看到一部完成度还不错的片子,但是你却无法称赞这部电影。总觉得好像缺了什么。“导演为什么不把这场戏再说深一点呢”“要是那个女人走远的背影再长一点情绪就更饱满了”“他说这句台词的时候很感人,可为什么画面切到了别人的脸上”。如果是这样,你就是遇到了这样的片子。因为整部电影很多地方都不再是导演最初的想法了,而是剪辑师后期补上的想法,所以我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以上是对于有追求的导演来说的三种和剪辑师的相处类型,如果是没什么追求的导演,和没什么追求的剪辑师,那么最后出来的电影很可能就是最后一类,“粉饰太平”。
甚至好莱坞大部分平平庸庸的商业片都是这个最后的类型。它还有个更合适的称谓,叫作“局”。就是一个局。
局的意思就是这部电影的出现方式就是各方凑出来的一个“局”。有人想挣钱,有人想出名,有人想玩儿文化。想玩儿文化的人有钱,想挣钱的人有名,想出名的人被认为有文化,这样一个局就成了。这里面没有任何对电影的敬畏和执念,即使凑局者都是业内知名,也无法改变这个项目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其实没有人真正爱它,所有人只是爱它有可能带来的东西。
既然是个局,那么导演和剪辑师都是来打工的,那么就不存在什么理想,追求,真心了。比如某大师的电影,很多人都很惊讶堂堂大导为什么要启用那么多90后小鲜肉?为什么女主角竟然是没什么人气演技的某著名金丝雀?这种完全不符合这位大师一贯作风的,我们可以称之为,那就是一个“局”。
乔伊的《朱诺》不是一个局,但是她也不要“半路夫妻”,也不要“夫唱妇随”,她想要“琴瑟和鸣”,但是在找不到“琴瑟和鸣”的时候,她决定自己动刀子去剪辑,然后请一位剪辑师给她做顾问。
反正《朱诺》只是一部单纯的剧情片,而且不玩什么高科技剧情反转,基本是以剧情为线性剪辑的,所以剪辑在技术上难度并不大,而且又是数字拍摄的,只要有一台电脑和软件就能搞定。
这么一想,乔伊一下子就决定了,这次她要自己剪!
蕾妮从厨房出来,拿出刚烤好的杯子蛋糕放到乔伊面前,“乔伊,别愁眉苦脸的了,难道除了导演工会之外没有别的途径借钱了吗?”
乔伊的眼睛绕着房间里兜了圈,然后低着眉说道:“我还在想,但是你知道的,我认识的全是些狐朋狗友,现在我拒绝参加一切活动,所以也基本没什么联系了。”
此时,电视台里似乎在放着什么新闻一闪而过,蕾妮立刻敏锐地发现了什么,赶紧说:“别调,赶紧调回去刚才那个频道。”
乔伊一愣,赶紧把频道转了回去,新闻播报里似乎出现了一张英俊的面孔,蕾妮立刻兴奋地说道:“快看乔伊,你的偶像,你的偶像好像成立了一个什么影视投资基金,专门给那些有才华却缺少资金的电影人提供投资资金,然后电影上映后从中抽成,天呐,竟然是真的。”
乔伊的眼睛紧盯着电视机,上面果然出现了汤姆-克鲁斯的那张脸,看来他是不甘心只做一个巨星,不仅和六大商业电影公司有股份协议,现在还打算扩大自己的商业模式,把手伸进独立电影界,创立这种投资公司一看就是针对独立电影界的。
独立电影是一种不同于商业电影的电影分类。
如果说商业电影是好莱坞大型商业电影公司制作发行,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那么商业电影在获得大量票房回馈的同时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是一种纯属从利益出发而忽略了电影艺术性和人性思考本质的行为。
于是,一批电影人为了摆脱大型商业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乔伊这种自己筹集钱,自己写剧本拍摄电影的行为,就是拍摄独立电影的过程。这个期间没有商业电影公司的干预,也不会强求她为了增加票房而强行加入烂俗的情节和广告,她可以自行发挥。
如今独立电影已经占据了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优秀的独立电影在票房上也掀起了不输给商业电影的风暴。
电视上的新闻并没有多报道什么,转而就开始了其他报道,而乔伊却久久愣在那儿,倒是蕾妮立刻拍了她的脑袋说道:“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你的偶像那儿试试啊!说不定还能见到你的男神。”
乔伊瞥了她一眼,“你不要把我说的好像那些无脑的脑残粉一样好吗,他只是我在好莱坞最欣赏和喜欢的男演员而已。”
蕾妮笑话她,“你敢说你不是迷妹?从小到大你家里唯一一张电影海报,就是《壮志凌云》,青春期那段时间天天和我嚷嚷莱斯特的是谁?承认吧,你就是一个肤浅的女人,和全世界众多女粉丝一样。”
汤姆-克鲁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超级巨星。
乔伊承认她喜欢汤姆-克鲁斯英俊帅气的外貌,但是她更欣赏的是他的聪敏和锐利,他的成功与他对自身准确的定位息息相关。
还有他的努力,他并非一帆风顺,从小家境贫寒、父母离异,母亲甚至一人打三份工,18岁一无所有的时候来到西岸,孤身闯荡好莱坞拍戏给妹妹挣学费。
如今的人们无法想象,作为好莱坞“印钞传奇”的他,曾经只能靠热狗和米饭充饥,寻找一次次试镜机会,一次次以失败告终,理由千奇百怪,“不够英俊”、“表演热情过头”、“皮肤太黑”。
在《壮志凌云》红遍全球之前他也拍过几部并不怎么出彩的电影,也演过小配角,他在成功外的那些努力常常被忽略,他为了拍戏忽胖忽瘦、基本不用替身亲身上阵这些都是很多演员做不到的。演《金钱本色》的时候一天游泳12个小时也甘愿。
当然,乔伊最喜欢的还是他温暖柔和中稍带一点甜的气质,只有洁身自好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的气质,这么多年基本没有什么绯闻,好莱坞典型的“好好先生”、“甜心先生”。
最后,还有演技。人们总是喜欢忽略汤姆-克鲁斯的演技,但是作为一个商业演员,汤姆-克鲁斯的演技确实已经不俗了,当然演技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你可以喜欢马龙-白兰度的舞台腔,也可以喜欢摩根-弗里曼的一两拨千金,而汤姆克鲁斯可能就属于用男色和演技相辅相成的那一类。
毕竟是三度入围奥斯卡的男演员,他的演技只是被他的外貌所掩盖了。
总之,欣赏某一名演员是一件很偶然的事,大部分导演或许会很有逼格地去喜欢一些小众的、学院派的、文艺挂的、奥斯卡常客的那些实力派演员,但是乔伊确实是很庸俗的和全球无数人一样,就是欣赏这位好莱坞家喻户晓的超一线巨星。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她也没空去追星了,面临破产的她,看到这样的消息,对于走投无路的她来说,也必须去试一试了。
反正也不会见到汤姆-克鲁斯本人的,乔伊也没有太过紧张,只是觉得遗憾,自己在好莱坞也算是混了7年的人了,也算是有点人认识的导演了,却从来没有见过汤姆-克鲁斯本人,实在是自己混得太差了,惭愧惭愧。
总而言之,乔伊找到了汤姆克鲁斯那家影视投资基金司的官网,然后按照上面的要求准备了材料,里面还有一项是要提交剧本。为此她特意去编剧工会将这部剧本备案了一下。
虽然这种备案其实毫无用处,那些大的电影公司如果真的看过了你的剧本,想造一部和你差不多的剧本只需要几周时间甚至更短,人家也不会傻到直接照搬,稍微修改下就可以写成一本新的剧本了,而你也没有任何证据去告人家,毕竟人家是另外的内容只是创意相同而已,但是在好莱坞最值钱的无非就是创意。
而且很多剧本经过了一次一次修改,有时候后面一个编剧只是改了一句话,这样都能在编剧一栏增加自己的名字,因此大部分编剧有好的剧本都喜欢藏着给自己信任的人看。
在编剧工会备案一下只是心理安慰罢了,但是每个编剧依旧在这么做着。
然后,乔伊就按照网上的流程提示,将自己的履历还有剧本、策划本、前三十幕的分镜图等通过邮箱提交了上去,说是三十日内会有回复。
交上去之后,乔伊反而忐忑了起来。
不知道这个剧本是否会被看完,还是和导演工会一样,审核人看到她的名字就直接否定面试不通过,连剧本都不看。
又或者剧本、策划、预算案乃至分镜图都被看完了,那么是否会递交到汤姆克鲁斯去审核?
汤姆克鲁斯如果真的看到,以他对好莱坞敏锐的嗅觉,他又会怎么评价这个剧本呢?
剧本是第一步的,剧本被满意了,他们才会结合她的预算案、策划本乃至别的东西,以及评价她以往的作品给予一个结果。
而在另一边,乔伊将材料都发过去了之后,对方的审核人很快就收到了邮件。
令人称奇的是,这部名为《朱诺》的电影剧本以及策划本以一种十分迅速的方式传递到了杰克-汉斯的手里,他是一名制片人,在好莱坞也是比较资深和著名的制片人,也不知道汤姆克鲁斯通过什么把他挖了过来进行最后把关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