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时局5
而瓦西里也知道,当得知元帅阁下逝世之后,天下间不知有几多人失声痛哭。
红海军的所有高级将领在一起集会,决定所有海军舰艇上的国旗和红海军的军旗,全部降下半旗,以此来祭奠元帅阁下。但是这一切,都是在瞒着中央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事后,几名力主降半旗祭奠元帅阁下的将领,也受到了各种程度的处罚。
英雄末路,也莫过于此了。
只是不知道,当赫鲁晓夫第一书记在被夺权囚禁之后,漏夜孤灯,凄凉惨淡之时,是否也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可是能对得起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一百二十九万红海军英灵?能对得起为了苏维埃奋斗一生的元帅阁下?!!
为了区区的航空母舰事件之间的争端,就将这样一位为了苏维埃而奋斗终身,将自己的热血、生命与荣耀尽数寄托在国家身上的老人,打压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一撸到底,永不录用。这位苏联历史上最不像是党政军最高领导人的第一书记,可是能觉得心安理得吗?
在那段时空的历史中,一直到1988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重新审视了苏联历史上的冤案,才为元帅阁下平反,恢复他的海军元帅军衔。
而在这一世,情况就好了许多。
由于有了瓦西里的存在,米高扬和库兹涅佐夫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库兹涅佐夫在军界实力虽然强大,但是他的实力触角却一直未能延伸到克里姆林宫去,不但是库兹涅佐夫,包括整个苏联红海军和马力诺夫斯基元帅的远东集团军群都需要在克里姆林宫每十天一次举行的政治局会议上,有一个自己的代言人。
而两位元帅阁下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在克里姆林宫的军事会议上,能够有那么一个人,在一些问题上,为苏维埃的红海军、为了远东军事集群的百万戍边将士,说上那么一两句公道话而已。
其用心良苦,一至于斯。
士兵们为自己的国家戍守边疆,在西伯利亚漫长的的三万里国境线上吞冰卧雪,马革裹尸、九死而无悔,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操纵在那些夸夸其谈的政客手中,这不能不说是军人们永远的悲哀!
而与此同时,米高扬也有着和库兹涅佐夫同样的需要。
米高扬自从191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是埃奇米阿津苏维埃的组织者,后在巴库、第比利斯做党的工作。然后在1918夏,在保卫巴库抵抗德国、土耳其军队入侵时任苏联红军旅政治委员。
除了这一段并不算是身后的资历之外,米高扬同志和整个苏联的军事体系,再也没什么提得上嘴的交集。他也迫切的希望能够在苏联的军方找一个支撑点,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使自己在苏共党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党虽然领导军,但是军队反过来,也是可以对党造成一定的影响的。
而这种影响,往往体现在最高政权交替的那些日子里。
比如说,清除贝利亚!
----------------------分割线--------------------------------------
1953年7月的一天,部长会议主席团和党中央主席团(也就是苏共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中央主席团这是改组之后的叫法,自小生在党国天朝,还是觉得叫中央政治局比较习惯,以后都会叫做中央政治局,就不再做解释了)将举行联席会议。
第一个在克里姆林宫会议室里落座的,是党中央书记处书记赫鲁晓夫,他的衣兜里掖着把手枪。随后踱进来的的是体态臃肿的贝利亚,他将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撂在窗台上。
在隔壁的房间里,有一队士兵已经刀出鞘、弹上膛,在朱可夫统领下整装待命,朱可夫已拿到了一份授权他解除贝利亚职务并予以逮捕的文件,在文件上签字的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行动开始的信号将由与马林科夫桌下的按钮相连接的电铃传出。
马林科夫宣布会议开始,接着他示意赫鲁晓夫发言。赫鲁晓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他痛斥贝利亚大搞冤狱,肆意迫害诚实正直的公民和杰出卓越的布尔什维克,指责他在内务部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赫鲁晓夫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演说家的无碍辩才,提出了种种无可置疑的证据,证明贝利亚早在1938年就受雇于英国情报局,他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野心家、一个间谍,党内决不能容许这样的人存在!
话音刚落,莫洛托夫等人就纷纷发言,众口一词地对贝利亚大张挞伐。
当时在整个会场上只有部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米高扬一人以恳请的口吻提议,不要一下子就判定贝利亚罪无可赦。
米高扬的影响力是相当可怕的。
会场上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赫鲁晓夫横下心来穷追猛打,提议立刻解除贝利亚所担任的党和国家一切领导职务。众人还未对此进行投票表决,马林科夫就按捺不住地摁响了桌下的按钮,1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由朱可夫率领当即冲进了会议室,制服了试图反抗的贝利亚,把他推入了隔壁的房间。
随后,他又被押上了朱可夫元帅的专车,在武装士兵严密监护下离开了克里姆林宫,被押往莫斯科军区司令部一处戒备森严、日夜守卫不殆的防空掩蔽所里监禁。根据赫鲁晓夫下达的命令,逮捕贝利亚党羽的行动在全国各地既小心谨慎又迅猛异常地展开,因而当贝利亚的大小党羽在自己的郊外别墅、公寓乃至医院病房里被押走时,普通的苏联群众毫无觉察,就连一向嗅觉十分灵敏的西方新闻媒体也没有捕捉到一点蛛丝马迹。
两个月后,即1953年9月,苏共中央全会选举赫鲁晓夫为党中央第一书记。
同年12月27日,苏联最高法院特设法庭以阴谋篡夺苏联政权罪、与外国情报机关勾结罪以及恐怖主义谋杀罪,判处贝利亚死刑,立即执行。贝利亚平日的傲睨之态早已烟消云散,他痛哭流涕地乞求宽恕,法庭驳回了他的申诉,他随即被绑赴法场。
1953年九月,可以说是苏共历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转折点,由此,苏共进入赫鲁晓夫时代。
1953年9月,是个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的字眼。
“1953年9月,1953年9月,这个该死的历史,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此时,在莫斯科郊外的一栋别墅里,一个装修豪华的卧室里,一张柔软的大床上,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婴儿,嘴里正咬着左手指头,右手掰着大脚趾,姿势很是不雅的口中碎碎念的嘟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