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时局6
叶长风,哦不,现在以及以后,或许把他成为瓦西里才更合适一些。
现在瓦西里也正在那个1953年9月苦恼着,按照他的历史知识,在1953年9月,赫鲁晓夫就应该已经成功登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从此之后大权独揽,近十年间苏联再无一人能与他抗衡。
可是现在都已经是1955年的春天了,这苏共中央全会怎么还没有召开。
穿越者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历史莫名其妙内的改变,历史改变,这就意味着瓦西里很难再掌握历史的大发展命脉,从而趋利避害,逢凶化吉,左右逢源。但是这样倒是有个好处,历史这么一改变,说不定苏联解体的时间就会推迟一些,这样子的话,自己的腐朽太子党生活,也能多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万一,这要是万一,苏联提前解体怎么办?
“呸!!!”瓦西里小嘴里含混不清的嘟囔了一声,暗骂自己乌鸦嘴。
只要是把握清楚了大方向就好,比如说,这个抱大腿的问题。
在官场上,抱大腿,也就是站队,在苏联这种官本位的红色帝国,显得尤其重要。抱一个有前途的大腿,至少可以少奋斗几十年,仕途上一帆风顺自不待言,便是进步的过程中,也很少有人敢来为难,毕竟,得罪了你,就相当于得罪了你背后的人。
抱大腿这门学问,其实算是官场上最高深的一门学问,毕竟脸厚心黑,在机关里沉浮几年,见惯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谁都能做到。至于欺上瞒下,虚报政绩,只要你胆子够大,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跟它们一比,抱大腿可就是门极高深的学问了,不但需要超凡的眼力和预判力,而且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和担负得罪人,甚至是得罪其他领导的风险。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幸,在前世的时候,叶长风几年官场沉浮,这眼力见已经锻炼的炉火纯青,各种手段,也是所知甚详。再加上他对大方向上的把握,在今生的官场将更加的如鱼得水。
其实以他如今的身家背景原本是用不到如此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说不准以后米高扬和库兹涅佐夫这两个庞大的实力团体,会遭遇何种之情境!
毕竟那个看似碌碌无为一忠厚长者的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上台没多久,就把米高扬发配到苏维埃最高主席团去,短短几年间,就把党内原有的势力彻底打碎重组,将各大政治集团的首脑人物,发配的发配,架空的架空,从此一举大权独揽!
自此而后,独享天下尊荣凡十八年!
这等心机深沉、谋而后动、阴险毒辣的枭雄人物,却也是苏共百年当中的一个异数!(那些骂勃列日涅夫碌碌无为,昏庸无能的人,可以休矣!不信的话,去买一本《真实的勃列日涅夫时代》看看,要1998年11月第一版的,买不到的话,《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也可以)
这等人物,瓦西里一向是不愿得罪、不敢得罪、也着实得罪不起的,既然得罪不起,那就和人家搞好关系吧。毕竟就算是自己倚仗家族势力,以弱冠之年出仕,那也已经是1975年了,正是勃列日涅夫权倾天下之时,得罪了他,就算是自己的背景再强,恐怕也只有吃不了兜着走,谁也救不了自己!
再者说,由于爷爷库兹涅佐夫和赫鲁晓夫之间的恶劣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势必将没有再缓和的余地。在赫鲁晓夫同志当政期间,就算是碍着米高扬的面子和两个家族的庞大政治势力,不会公开的为难库兹涅佐夫,那自家爷爷想要上升一步,已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毕竟赫鲁晓夫的狭隘心胸,也是出了名的!
这么说,自己唯一的选择,几乎就是和勃列日涅夫处理好关系。能让别人认可,尤其是让勃列日涅夫这样的枭雄认可,单靠吹捧拍马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本身的能力。几个思索间,瓦西里已经给自己以后的行为,基本定了个调子。
现在勃列日涅夫在哪来着?瓦西里又开始调动自己脑海中的知识。
1952年10月5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选出了新的党中央委员会,勃列日涅夫作为党的正式中央委员参加的这个党的第一号领导机构拥有一百二十六位委员。这一百二十六名中央委员中,有六十二人(占百分之四十九)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边疆区、州的党委第一书记。
在斯大林时代的末期,这些大部分于1929年到1939年入党的少壮派干部,作为党内的一个新贵阶层,终于在党中央站稳了脚跟:地方上的党委书记至今还是苏联上层人物中最有权势、也是最为保守的一群人,没有一个党的首脑可以不重视这些人。
勃列日涅夫便是在苏联建立苏维埃政权三十五年的过程中强大起来的这一群人中当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因此,即使他那位于第聂伯河和普鲁特河之间的加盟共和国(从1950年7月开始,勃列日涅夫开始担任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小的微不足道,可他进入党中央委员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他作为赫鲁晓夫的宠儿,也肯定晋身有阶。
因此他也进入了党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因为:如果说那另一个实权人物马林科夫还全面同意所有加盟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选入党中央委员会,可是对于党中央主席团和党中央书记处的席位,则必须进行激烈的争夺,对每一个日后--那个人百年之后--在夺权斗争中可能有用和有必要拉拢的人进行激烈的争夺。
党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也扩大了规模,这点即称了斯大林的心,也合了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两人的意。对于斯大林来说,这是把那些老人淹没在一群新人中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