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再谈汉景帝刘启

第一百一十五章再谈汉景帝刘启

看了莜然女士的评论,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两个月来,刘启一直陪伴着我,我每天都在想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该用什么样的笔调去把他更加真实的展示出来?

由于刘启和他老爹刘恒开启了中国**王朝的第一大治—文景之治,从此对这爷俩的争议就没停止过,但是所有的关注这段历史的人基本同意汉文帝刘恒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因此所有的争议基本都在汉景帝刘启身上。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启年间的记载是非常简要的,简要的不象是给一个帝王立传,所以,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对刘启的隐含的批判。同时,在很多人物传记里,刻意突出他与大臣的矛盾,与老娘弟弟的矛盾,与后宫的矛盾。在《史记.食货志》里收录了晁错对当时经济的很不好的评价,在《史记.平准书》中虽然对当时的富庶情况做了大量的介紹,但是对贫富分化现象也做了透彻的描写。因此,后世得出来的结论一致认为刘启是不修君德。

因此在开篇我就把刘启定义成了一个坏孩子的形象,主要想突出他没等级之前就因为杀吴太子事件和刘濞结了仇,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接受刘濞是早晚都会反的一个观点,当然反复强调这个观点的是他的智囊-晁错,但是当刘濞真的反了,他又手足无措了,还天真的想通过诛晁错来获得一时的安宁,政治素质实在是有问题。其实,当时刘濞已经60多岁了,再耗几年等他一命呜呼,这个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何必非逼得人造反的地步呢?

而可以作为参考对象的就是刘恒和贾谊的组合。当年贾谊也是主张削藩的,但是刘恒一直老成谋国,并没有同意,同时为了缓解矛盾,并没有杀贾谊,而是把他外放。

从这件事情上看,刘启和刘恒是没法比的。

在处理和大臣的问题上,刘启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就把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晁错处以腰斩,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吴楚七国之乱中,既用周亚夫为大将军,却又用窦婴为太尉,互相牵制,实际显示他对自己的绝对没信心和对大臣的猜忌,同时,也闹出了大将军和太尉并存的人事格局,自古未成有过。后来,借废太子事件,逼窦婴退位,实在是没品之极。再后来,果断除掉周亚夫为儿子埔平道路,用寡恩薄义来形容似乎都不太恰当。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刘恒一朝,没有一个大臣被杀,至少正史上没有记载。

在处理外戚问题上,刘启和刘恒更加没比了,刘恒封了舅舅薄昭为侯,后来由于匈奴寇边,刘恒跑到甘泉宫督战,而此时镇守京师的薄昭违禁,回来后果断的逼其自杀。想把小舅子窦广国立为丞相,此人人品口碑极好,就因为是外戚所以作罢,甚至连侯爵都没给个。而刘启上台后就把舅舅以及舅舅的儿子封侯,后来又把大舅子王信也封侯。同时,老妈也开始对政治指手画脚了,可以说汉代后宫干政就始于这母子俩。

在后宫问题上,刘恒基本没有什么花边新闻,当然现代也有人考证说他是同性恋,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反观刘启,打小就很有才,连个二手的也不放过,连人家的妹妹也照单全收;不但对老婆的妹妹动手,连程妃的侍女也幸了,还生了个儿子。

在处理兄弟和儿子的问题上,刘恒由于儿子少可能表现不出什么,但对待刘长的问题上历史上起码还有争论,虽然我也认为是刘恒故意的。但是,刘启对待刘武在历史上却没有争议,完全是他说了大话又不认帐,搞的母子之间,兄弟之间乱七八糟。另外,还毫不留情的逼死了自己的儿子,这个恐怕刘恒是做不出来的。

当然,刘启也有积极的一面,他基本延续前面4代的治国方略没有擅自做大规模的改动,虽然造成了两极分化,但对整个社会的财富积累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待匈奴也一直采用和亲的策略,同时开放口岸,使匈奴可以不通过打劫就能享受洋货,稳定了边境。

其实对待刘启关键是看和谁比,由于“文景之治”万儿太大,我们经常把他和刘恒比,其实真的是没法比,但是和后代很多皇帝比,刘启还是一个好同志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风烟大汉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风烟大汉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再谈汉景帝刘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