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知我者春秋

第一百二十章知我者春秋

天人三策对刘彻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天人合一”就是他七次改元的理论基础,“独尊儒术”后来也变成了实际行动。但是,此时的刘彻虽然对老董同志有点刮目相看,但他清楚的意识到现在还不是实行这些理论的时候,原因很简单,他头上有一座无法移去的大山,他准备学习愚公的精神,慢慢来。

这座大山就是太皇太后窦老太。这老太太既不吃斋也不念佛,而是成天在捣鼓“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子》,要是把她老人家给惹毛了,后果很严重。

幸亏另外个人也比较识趣,看见老板对儒家学说很感冒,就上书表态:这些应聘的,用法家阴阳纵横杂家等扰乱国政的,都应该赶回老家。这个人就是丞相卫绾。这个老实巴交的人居然提出了一个非常滑头的建议,既迎合了皇上,也不得罪窦太后。只要这个建议得到实施,天下能被任用的人基本就是出自道家和儒家了,其他的学说都成了“乱国政”的。

刘彻很高兴,虽然不能对儒家做到一步到位,但来个按部就班还是可以的,这样既能逐步实现自己尊儒的想法,也不会惹着那座大山。于是,他立即表示同意。

但是,老董怎办,他这一统,其他学说都没了地位,窦老太肯定不能答应。

老董同志啊,现在真不是时候,对不起您了,你先到边上凉快去,我对奶奶还是要表明下心意的。

于是,董仲舒被封为江都相,享受正部级待遇,即日上任。

江都王刘非是刘彻的哥哥,此人很彪悍,15岁就主动请缨征讨吴楚,所以战功卓著,被封为江都王后,《汉书》记载“素骄好勇”。可见这个刘非是有点难打交道的。

所以,董仲舒被外放去和这老兄拍拖,显然是有原因的。

但是正史没有记载,我们只好猜测一下喽。

猜测一:汉武帝刘彻想试试他的斤两,能否把刘非给摆平了。但是这个不太象,因为后来的董仲舒跟刘非的关系搞的还可以,《史记》记载:仲舒以礼仪匡正,王敬重焉。后来关系还好到刘非对他说:“寡人诀疑于君。”即便是这样刘彻对他一点表示都没有,所以这个猜测不太成立。

猜测二:窦老太在后宫中听说,有个儒学青年居然连黄老都不要了,自然雷霆震怒,立即扔出了一枚小李飞刀,把董仲舒直接给打了出去。我个人感觉这个猜测比较靠谱。因为后来这个老太太对尚儒的窦婴,田蚡和赵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贬官的贬官,砍头的砍头,手段狠着呢!

外放到江都的董仲舒实在很无聊,除了帮助刘非治理国家,他玩起了一门很高明的学问-求雨,而且居然很灵,基本到了每求必应的地步,算是对“天人感应”的一个理论结合实际。

求雨在古代可是一件大事,那就能直接表明老天爷罩不罩你,当然也极具风险。最早记载求雨的大师应该就是儒家的圣人之一商汤,据说这哥们当政后,连续七年干旱,洛水枯竭,那摆明了老天爷对他有意见。于是乎,商汤剪掉了自己的指甲和头发,以自己的身体为牺牲,在桑林向老天爷求雨,也许是太有诚意了,感动了老天,大雨立刻倾盆而下,全世界都得到了滋润。

但是,董仲舒的求雨可是一门技术含量相当高的学问,他运用了《春秋》的精神,杂糅了阴阳五行的观点,还专门写了一篇操作指导书-《求雨篇》。虽然有操作指导书,但是这个过程还是挺复杂的,比如在春天求雨禁止上山砍伐,把侏儒都聚在一起,把女巫在太阳下曝晒等等。

也许是董仲舒对这个过程太享受了,也许是触动了别人的利益,反正刘彻就不能忍受这一套,直接把他的待遇砍了一半(中大夫),以示警告。

有一年,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相继失火,老董同志就在家里乱七八糟的推算起来,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变异之记》。但是这个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主父偃手里,这个主父偃是搞纵横家学问,也就是属于老董的异说之列。他见到儒学是如此的吃香,自然非常的嫉恨。一看到老董的这篇文章,他就高兴的跳了起来,飞也似地向老板刘彻报告。刘彻就把这个文章交给大家来讨论,最后的一致意见是:他这是讽刺我们伟大的**社会。

审判结果下来了:当死。还好刘彻心有不忍,就保留了这颗伟大的头颅。

从此,董仲舒再也不敢搞什么求雨啊灾异啊之类的,一心研究《春秋》,写下了十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春秋繁露》,当然他又提出了一个《春秋》应用上的操作指导书《春秋决狱》(这个我们后面再讲),用现在的话就是《春秋》**的司法解释。

最后,终老在家,享年65岁。

在如今一个人如果能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他必然会成为一个伟人,如果能提出一个命题的一部分,那就能获得诺贝尔奖,可是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和“春秋大一统”两个哲学命题,所以,董老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这么有名也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风烟大汉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风烟大汉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知我者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