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史记》是怎么炼成的(中)

第二百二十七章《史记》是怎么炼成的(中)

太史令,秩比六百石,相当于处级干部,国家图书馆馆长。从世俗的眼光看是个小的不得了的官,但是,对于准备“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的司马迁而言,“小子何敢让焉!”。

接下来的事便顺理成章,司马迁遍览皇家藏书,“史记石室金匮之书”,这个“”是整理,辩证,考订,扬弃,注解等词的总和。以司马迁的功底,仔细整理这些藏书似乎显得十分的得心应手,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地考证一直是司马迁为学的重要一环。..

所以他到齐,看齐之辽阔广大,然后领悟齐之泱泱大国之风(《齐太公世家》);他到梁,在废墟中踏访乡野之人,询问水淹大梁(秦破魏时)的情形(《魏世家》);又到访信陵君礼侍侯生的夷门旧址,感受这位公子的音容相貌(《魏公子列传》);在鲁,观孔子庙堂车服礼器,看诸生演习周礼(《孔子世家》);其他如适楚,适长沙,如淮阴,适丰沛,过薛,适北边等等。

他的足踏遍千山万水,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史记》而准备的。

在这过程中,名山大川,陶冶了他的气质;英雄豪杰,开阔的他的胸襟;残垣断瓦,增加了他的思绪。也只能这样他才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磅礴诗篇。

前104年,历经五朝也没能实施改正朔易服色,在刘彻手中终于实施了。四十一岁的司马迁主持历法改革,创立的鼎鼎大名的《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废除了实行近100年的对春耕秋种国计民生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同时开启了对历史重新标定的浩大工程。这部历法,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也就在《太初历》正式颁布的时候,司马迁拿起了他横扫千古的笔,开始书写《史记》。

直到前99年的李陵事件,终于把一个世外之人再次卷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使他一生为之蒙羞。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交代的非常清楚,他跟李陵并无交往,只不过觉得李陵有国士之风,认为他是“古名将不能过也”。

而朝中大臣更是嘴脸丑陋了,在李陵还未兵败之时,纷纷向刘彻表示庆贺;兵败之后,刘彻为之食不甘味,连上朝的心思都没有了,而此时大臣们却“忧惧,不知所出。”

同时,司马迁“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所以就“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

恰好这时,刘彻召问,于是司马迁“即以此指推言陵功”,目的是“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但是没想到最后酿成千古的悲剧。

至于背后真实的原因,确实耐人寻味。难道真像司马迁自己说的“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报任安书》)?

于是,有人就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认为这时刘彻的一个阴谋,是故意要整他。原因呢?没有说明原因。没有原因的推理当然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说有大臣想借机整下司马迁倒是可能的,但那是谁呢?又是为什么呢?

历史总是充满悬疑,而读史的快乐也就在这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风烟大汉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风烟大汉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史记》是怎么炼成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