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萧墙(中)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从赤峰关通往梁都的西霞古道上,二马衔尾而来,马上的男子一个三十多岁,一个年方二十上下,虽然都是一身便装,但神采间那种军人的英武之气,却是无法掩饰,尤其年长那位,长得相貌英俊之极,剑眉入鬓,凤目清朗,鼻梁削挺,颌下长髯飘洒,儒雅中自有一种不怒而威之态,这一映衬,反倒使身后那位本来也是英姿勃勃的青年失色不少。
“父亲大人。”这时,落在后面的青年一催坐骑,赶上两步,对那年长男子说道,“前面再有一里多就是黄马驿了,天色将晚,我们今天就在那里过夜可好?”
那年长男子略一沉吟,点头道:“也好,反正过了黄马驿,离大都也没两天路程了。”
这二人中年长那位,正是南梁威名赫赫的靖海公邑斌,字擎天,青年却是他的长子邑雪鹰,字横云。小理
话说南梁历史上一直名将寥寥,但到本朝,却出了两位了不起的奇才,一位是河南赤无敌,一位是关西邑斌,世人誉为:“南有无敌,西有擎天,梁之二柱,天下遂平”。
靖国公赤无敌,十六岁替父从军,参加了平定南疆之战,最初是以勇冠三军著称,那时南疆数十个部落同时反叛,当地又多沼泽瘴疠,朝廷十万大军到了那里,竟然纷纷溃败,眼看就要大势已去。正是这危急时刻,却是赤无敌率一支百余人的小队,从飞鸟难渡的鬼涧愁绕道,深入到当时叛意最坚,势力也最强的西白部族山寨之中,手刃其头领,极大地震慑了其他的叛乱部族。随后,赤无敌下书其它叛乱各部,愿意单身赴会与诸部和谈,不来参加者就是西白部头领的下场,诸部头领心怯,又想借赤无敌单身赴会,埋伏勇士将其擒杀,便同意相约天鹰岩。及时,赤无敌果然只带了两名亲随而来,却在各部族的剑戟丛中,谈笑从容,酒席间,那些头领本来埋伏了五百刀斧手,只等摔杯为号将赤无敌一举擒杀,谁知酒方三巡,赤无敌忽然嫌天上兀鹰呱噪,竟然起身,当众以一把无矢之弓,空弦射落十余只兀鹰!见此神迹,叛乱诸部将士无不魂飞魄散,就连那原本埋伏的五百勇士也纷纷跪倒伏地,齐呼“天神无敌”,再无一人敢伤害于他。诸部头领吓破胆之余,也知经此一事,己方军心尽丧,再不能与赤无敌作对,只得同意议和。之后赤无敌治理南疆三年,恩威并施,对真心臣服的部落善政德化,对仍然作乱的部落则用雷霆手段,终于在三年后完成南疆的大治,直到今天,南疆人一提赤无敌,仍以天神呼之,各族山寨都有他的祠堂,二十余年来香火不绝。后来,赤无敌因南疆的功绩回到大都,天子赐宴时,梁帝垂问,赤无敌才亲口揭穿了当年天鹰岩无矢射鹰的真相,原来那是他看准了南疆人迷信,为了震慑人心而导演的一场戏。当日他带去天鹰岩赴会的除了两个亲随外,其实还有十余个神射手,在天鹰岩旁边的另一个山峰上暗中埋伏,每当赤无敌拉开空弦时,便以小铜镜反光为号,由埋伏的射手用玄冰弹射杀兀鹰,只因冰弹射入兀鹰体内,被其热血溶化,叛乱诸部的将士看不出破绽,竟以为“神迹”。梁帝闻言大喜,当场亲笔题下“大勇,大智,大仁”六字赐予赤无敌,并封其为靖国公,统领河南军驻守天河。小理其时,赤无敌年方二十,是为史上最年青的一方统帅。
尽管也是少年成名,但与赤无敌的出身寒微不同,邑斌出身的家庭却是三代公卿,其姐又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之尊,可说是门庭显贵。不过邑氏一族世代文臣,从没出过武将,邑斌也是少年学文,十六岁参加会试,为了不沾父荫,有意隐去家世,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公,也就是现在名满天下的大学者周文政的先师尚在,看完他的文章后,竟不觉汗出,动容惊呼道:“这是谁家子弟?此人一出,我辈当避让一头!”其后殿试,更是被点为头名,邑斌却忽然跪倒谢罪,自称会试隐名,有欺君之罪,不敢居状元及第,众人这才知道他竟是邑氏子弟,梁帝惊叹不已,本欲免其罪,仍以状元许之,但邑斌却再三固辞,梁帝最后才不得不将其排出头三甲外,自此邑家幼子的美名传遍天下。后三年,西边鞑靼犯境,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急报传来,当时正在翰林院任职,前途无量的邑斌闻听后,投笔叹道:“外敌欺国,大丈夫当效卫、霍,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当即辞去编撰之职,自请往赴前线。以他的身世及当时品级,从军之后至少也是个游骑将军,但邑斌却坚持从小小的校尉做起,在军营里和自己手下的士兵每日食则同案,寝则同帐,甘苦与共,冲锋陷阵往往身先士卒,受到的赏赐却一律分与手下,自己不取分毫。所以他率领的士兵作战异常顽强,战术又运用的灵活,令素来以彪悍闻名的鞑靼军也大为头疼,将邑斌率领的这一百余人称之为“锐金骑”。而邑斌也在和鞑靼的实地作战中,总结出了:“鞑虏性素彪悍,精于骑射,又无粮草辎重之羁,故能纵横平原,来去如风,唯有退而结网,涸池取鱼,可以数年之绸缪,疲其心志,而后一战定边,方能永绝西患……”但他当时在军中的资历尚浅,所提主张又与南梁对待鞑靼一贯的战略方针不符,所以没被采纳。最后,朝廷还是决定以二十万大军和鞑靼主力在赤峰关外正面决战,结果大败之下,关西军当时的主帅被俘,将士们群龙无首,即将解体,是时,邑斌率“锐金骑”斩杀溃退将士数十人,说道:“今我等主帅被俘,纵逃生归国,按军纪当斩,奈家中父母妻子何?与其身死名败,何如拼死一搏夺回主帅?纵不成功,当不累及家小!”他在军中素有威名,登高一呼,竟应者云集,当下邑斌手举军旗率“锐金骑”杀回战场,原本准备逃散的将士也纷纷跟随,鞑靼本以为俘虏了南梁主帅战局已定,不防梁军竟又重新杀回,士气更胜从前,手忙脚乱下竟被对方夺回主帅,硬将战局扳平。这一战,邑斌威名大著,其后累功升迁,代理了关西主帅,在他的坚持下开始暗中实行清野之策,将关西平原十余万百姓,分批迁入赤峰关内,而每年鞑靼来犯,邑斌都闭关不出,下令关外百姓只保性命,任其抢掠,直到六年之后,鞑靼王又领十万大军来时,才发现赤峰关下竟已空空如也,再也没有可掳掠的百姓,粮草无着,只好强行攻关,邑斌仍是坚守不出,鞑靼王无奈,决定退兵,但就在退兵前夜,邑斌却突然率兵出关,夜袭鞑靼王营帐,鞑靼王损兵折将,仓皇西逃,谁知退路也早被梁军截断,腹背受敌下,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随后邑斌乘胜追击,大小二十余战,连战连捷,将其残部远逐大漠,从此鞑靼对邑斌闻名丧胆,因其相貌英俊,故呼其为“美耶摩”,其中“耶摩”即使华夏人说的阎罗王,尝有:“但得美耶摩在世,我鞑靼永无东出之日”之语。
是年,邑斌凯旋而归,亦从这条西霞古道回都,当日举国相迎,天子亲封靖海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