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武宁侯府的日常】
斜阳西坠,西边的天空染就霞光,橙红金黄,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面。傍晚时分的日光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绢纱,不如中午热烈,反倒显得格外温和静谧。
窗外的一株海棠正是花期已过、枝条青翠的模样,映着橘红的夕阳,像是上了一层暖光。
半开的南窗下,一个年约三十出头的貌美妇人,穿着家常秋香色的袄儿,半靠在软榻上闭目养神。
也不知过了多久,门扉轻轻被推开,清浅的脚步声响起,貌美妇人睁开眼,唇边勾起了一个浅浅的笑意。
来人将手中的托盘放置在软榻旁边的小几上,拿了个金丝软枕靠在妇人的身後,这才重新端了莲花青瓷碗,笑意盈盈的说道:「今日在沐阳侯府,奴婢瞧着太太没进多少东西,想着这会腹中必定空空,就叫小厨房熬了这碗杏仁奶汤,太太且先尝尝。」
貌美妇人是当今武宁侯夫人方氏,她接过碗,拿勺子轻舀了几下,连着喝了几口,才缓缓说道:「我身边这些人,论起知冷知热,还是青菱你占第一。」
青菱是她过去做丫鬟时的名字,现在更多的时候,大夥都叫她王友良家的,如今也只有在太太这里,才会再听到这个名字。
「是奴婢跟在太太身边久了,太太格外照顾奴婢,才觉得奴婢好。何况太太惯会调教人,宝珠、宝蝉两个丫头年纪轻轻,做起事来都格外的俐落。奴婢像她们那麽大的时候,可只会躲在几个姊姊身後呢。」
宝珠、宝蝉是自己这几年提上来的大丫鬟,的确不错,方氏心里受用,指着旁边的一个圆凳说道:「坐着陪我说会话吧。」
王友良家的没有推辞,嘴里道谢坐了下来,但也只是堪堪坐了圆凳的小半块地方。
方氏慢条斯理的舀了两口奶汤送进嘴里,问道:「怡姐儿呢?」
「想是在沐阳侯府玩得累了,三姑娘回来就睡下了。奴婢刚才去瞧了,这会正睡得香呢。」
「你瞧着别让怡姐儿睡久了,再过一会就到晚膳时候了,先起来醒醒神,省得待会没胃口。」方氏吩咐道。
王友良家的忙应道:「奴婢去的时候已吩咐了三姑娘身边的丫头,再过两刻钟就叫三姑娘起来。」
奶汤用了大半,方氏不想再喝,见状,王友良家的接过碗,放到小几的托盘上。
方氏拿着丝绢手帕压了压唇角,视线扫过帕子上的兰草,唇边漾起了一丝讥诮,「你可瞧见我那二弟妹了?我这边马车还没进门,她那边急吼吼的就着人来接淑姐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对淑姐儿怎麽着了呢。」
提起冰月阁那位,王友良家的眼里也闪过一丝不屑,虽说那位也是主子,她一个做奴婢的不该说什麽,但那位有时候做事实在出格,让人难以把她当主子敬重。
只是心里想是一回事,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王友良家的劝道:「二太太也是担心五姑娘。」
「她是担心淑姐儿今儿个有没有在长公主面前得脸,有没有被她的两个姊姊比下去。」方氏冷哼一声。
想起今日淑姐儿在永安长公主面前的样子,方氏心里就堵着一口气。阖府上下,谁人不知永安长公主送帖子是为了请端姐儿,其他这些姊妹说到底不过是陪衬,淑姐儿倒好,把自己当主角,喧宾夺主,生怕别人看不到她。
做了方氏小半辈子的身边人,王友良家的知道方氏向来不是小气易怒之人,今日会动怒,全是五姑娘在沐阳侯府时太过上蹿下跳,别人瞧见了,只怕会看轻自家侯府里的几位姑娘。
「五姑娘还小,难免一时想不清楚,以後的日子还长,有太太和老太太在,五姑娘会明白的。」
方氏微哂,淑姐儿到底是有亲娘的孩子,她这个做伯娘的不好多做置喙,只能平日里多上点心,也省得有人在外头做出出格的事情来。
王友良家的觑着方氏的脸色,找话儿给她纾解心情,「奴婢今儿个可叫四姑娘惊艳着了,白玉团似的小人,在金尊玉贵的长公主面前,竟一丝儿惧意都没有。说话问话没有一点错处,小大人似的,让长公主喜欢得不得了。」
提起四姑娘端姐儿,方氏眼里闪过真心实意的笑意,「别说是你了,连我都吓了一跳。她是头回出门做客,见的又是长公主,我之前还担心她会出岔子,如今看来,倒是我想多了。」
「可不是,也是四姑娘福泽深厚,京里这麽些姑娘,怎麽就她一个入了长公主的青眼。」
「这个青眼可不是白来的,如今想起来还是後怕的紧。小小的人儿,竟敢动手抓那毒虫,也是她福大命大,万一被那虫子咬上一口,她身子本就不好,还不没了半条命。」想起当时的情况,方氏还是忍不住心惊肉跳。
四姑娘的英勇事蹟,王友良家的也是有所耳闻。
半月前,府里一众女眷到大佛寺进香,午後无事,又是几个小姑娘,宁老太太便做主让几个丫鬟婆子陪着三个姑娘到大佛寺後头的桂树林里玩上片刻。
三个姑娘在桂树林里巧遇了永安长公主的女儿孟浅,两家交情不深,不过是点头之交,打个招呼也就过去了。
谁知当时一阵风吹落了桂树上攀爬的一只蚰蜒,好巧不巧的掉到了孟浅的後脖颈上。
瞧见的几个丫头吓得惊声尖叫,谁也没敢动,此时四姑娘大步上前,用手捏住了没反应过来的蚰蜒,甩手丢到地上,再一脚踩上去踏了个稀巴烂,这才平息了一场惊魂。
孟浅是永安长公主唯一的闺女,对救了她闺女的人,永安长公主自然是感激不已,见四姑娘只是个小人儿,又多了几分看顾。
「所以才说咱们四姑娘福泽深厚,不仅没事,还有了好机缘。」王友良家的说道。
永安长公主是今上最疼爱的幼妹,京里不知多少人家都巴望着得到永安长公主的青睐,如今四姑娘因缘巧合入了长公主的眼,何愁以後?
「是啊,端姐儿那孩子真是个有福的,想当初我从苏州抱回来的时候,瘦弱得跟只小猫崽似的,我那时候真是怕得慌,生怕她熬不过去……可她熬了过来,如今白白胖胖的跟玉人似的,又听话又乖巧,让人喜欢得不得了。刚才我送她回老太太身边,她往老太太怀里钻的情景,真是可爱得心都化了。」
王友良家的抿着唇笑道:「瞧瞧太太,您喜欢四姑娘这侄女,恨不得把四姑娘夸出花来,可怎麽就忘了咱们三姑娘,照奴婢瞧着,还是咱们三姑娘最好。」
提起女儿,方氏多了几分得意,「我自己的闺女我清楚的很。怡姐儿是个好孩子,心思澄明,处事磊落,没有那些见不得人的花花肠子。不过……」
顿了顿,方氏勾起唇角,「咱们府里这几个姑娘,怡姐儿和端姐儿关系最好。说句实话,端姐儿接回侯府才一年多,又有大半的时间在养病,可谁也耐不住她们姊妹俩关系好,分都分不开。可淑姐儿呢,打小和怡姐儿一块长大,就是玩不到一块去,你当是为什麽?还不是怡姐儿这孩子心思最乾净单纯,看人最准。」
王友良家的没答话,可心里也对这番话十成十的赞成。
主仆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了半天话,眼瞧着外头天色慢慢黑了,方氏便由王友良家的扶着刚刚下了软榻,外头传来小丫头的声音——
「世子爷回来了!」
方氏和王友良家的对视一眼,满脸喜色。
忽而珠帘响动,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着一身月白色绣暗纹的直裰,俊秀的面庞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当真是温润如玉,眉清目朗。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方氏的长子,武宁侯世子宁临川。
宁临川一拱手,「给母亲请安。」
方氏喜不自胜,握住儿子的手,「临哥儿怎麽这会回来了?不是说三天後书院才放假的吗?」
宁临川今年十七岁,拜在大儒胡清明的座下读书,每半个月才回一次家。因着快到中秋,前几日传话回来,说要八月十四才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