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2)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2)

今天,让母亲从孩子身边走开越来越难。

一些父母根本分不清孩子和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他们把孩子当作“宇宙的中心”

,忘记了孩子不过是个“孩子”

而已,他需要空间、指点和约束。

父母在得到孩子之前,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精力、时间和金钱,所以当孩子顺利出生后,父母感觉他就像自己的“胜利果实”

,他是上帝的礼物,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些父母总在问,自己是不是满足了孩子所有的需要。

当我们担心孩子是否喜欢我们时,就会对他们百依百顺。

其实,尽管孩子们的要求被完全满足,但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却被我们剥夺了,那就是自律和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的能力。

另一种父母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他们处于婴儿生育高峰时期及其后的年代,实际上他们并不想真正成为“父母”

,特别是像他们自己父母那样的“父母。

他们不想变老,不想让生活的节奏变慢,更不认为挺个大肚子是件有趣的事。

很多人甚至这样明白地说,“不像我和我的父母,我和孩子之间更像朋友。

不愿把孩子和自己分开,过分宠爱孩子和不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造成我们的孩子向两方面发展。

一种孩子被看成“宇宙中心(CU)”

,一种孩子成为家长的“小我(MINI-ME)。

我们的教育方式也相应分为两类,但它们往往又矛盾地统一于我们一身,我们一会儿溺爱娇宠孩子,一会儿又把他当作满足我们需要,实现我们目标的“小我。

每次提到CU型的孩子,我就想起曾碰到过的一个小孩。

我去一个朋友家里做客,她4岁的孩子要果汁喝,而且是马上要。

母亲(自我进家门,她已经被打断了好几次)只好去给他倒。

她从冰箱里拿出一盒果汁,给孩子倒了一杯。

但这孩子摇摇头,要另一个盒子里的。

母亲告诉他两盒果汁是一样的,只不过那盒还没开。

结果孩子还是坚持要重新给他倒,最后母亲让步了。

也许她是因为我在场,不想浪费时间,但无论怎样,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我是“宇宙中心”

,我要这个盒子里的果汁,你就得给我倒。

把孩子视做“宇宙中心”

的父母常常做些多余的事,即使孩子没有要求。

从“婴幼儿监护器”

开始,母亲习惯了永远在那儿准备为孩子做点什么,有时甚至会因为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十分内疚。

母亲们一直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帮助、干涉或鼓励孩子,难怪她们总感到心力交瘁。

父母总是把自己和孩子系为一体,这种强烈的“映射”

心理使他们觉得子女教育中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难以忍受。

这种情况有时会使家里充满紧张空气,有些母亲甚至觉得不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因为孩子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为了找到自我,她们必须时不时地离开孩子一段时间。

最近报上有一系列介绍SAT培训专家的文章。

每一篇文章都提到一个请专家辅导孩子的好处:这样可以使孩子处于一个“排除感情因素”

的环境。

比如,当教练要求孩子填写申请表格、做考试练习题时,孩子不会对他大吵大闹,说“你老这样逼我”

,不会摔门,而对母亲他们则可以肆无忌惮。

其实,父母教育子女是离不开情感投入的。

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告诉我,“我受不了每天为作业问题和孩子争来争去。

最后,我只好告诉他,只要他考试优秀,我就奖励50美金”

这也造成了家长过度依赖“子女教育的外包”

和过度信任“专家”

的状况。

他们觉得让保姆和辅导老师处理一切,痛苦可以大大减轻了。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处理这种问题的好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借用反对青少年过早尝试性行为的口号:“不是我,不是现在”

当你正在和丈夫讨论一本有趣的书或在切洋葱、洗澡时,你的孩子走过来求你陪他玩、给他念家庭作业,这时你要说:“不是我,不是现在”

这句话我屡试不爽,我想它可以作为子女教育的一条口号。

在把孩子当作“宇宙中心”

,是因为父母不能正确理解大人和孩子的不同,他们被孩子牵着走。

而“小我”

则是一下子被推入成年,以此来满足父母的需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美国父母怎样“管”孩子:教你做成功的父母(选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美国父母怎样“管”孩子:教你做成功的父母(选载)
上一章下一章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