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的目空一切、自命不凡(4)
“虚荣心尺码”
还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有些孩子们开始相信这些谎言。
谁不喜欢被赞扬呢?但结果往往是,父母本来想用赞扬来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到最后却让孩子变得自高自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我听说过一个小孩,她在看病时咬医生,朝护士吐口水,对每个人挥舞着拳头,好像疯了一样。
最后离开医院时,她却得到一个“微笑的脸”
的贴纸,和带她去RUS玩具城的许诺。
这些被家长过度夸奖的孩子,即使自己做得非常不好,也表现得不可一世。
当然有时候这些孩子的表现似乎不错,那是因为自信掩盖了笨拙。
在课堂上,他会第一个举手,尽管他的答案往往未经深思熟虑,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
他从不刻苦学习,因为他知道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生活中,了解那些微妙的社交界限非常重要。
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无法明白这一点,这在和成年人打交道时表现得尤其明显。
我最近听说一位老师被她一个九年级学生的表现惊呆了。
她没有时间改前一天交上来的卷子,这个学生课后找到她说,“我现在有时间,为什么我们不一起去图书馆改我的卷子呢?”
这听起来更像《财富周刊》上世界500强公司的CEO,而不是一个孩子。
很明显,这个男孩不知道他的话不是学生该对老师说的。
大多数成年人知道这种行为会冒犯到别人,但这个孩子却认为他的兴趣、目标和热望才更重要。
尽管“虚荣心尺码”
在课堂、球场上随处可见时,但孩子的特权却是在家里发展起来的。
逐渐地,孩子的自我意识变得模糊不清。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生活中真实的一面,如果孩子不清楚恰当的行为举止和不恰当、粗鲁的行为之间的界限,就无法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将来他在社会生活中也会失去自我,无法适应社会。
孩子得到的特权也给家庭造成了危害。
在自己的家里,人们本可以享受自由,但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被扭曲时,这种乐趣和平静也被破坏。
在家里,“表现”
是最不应该提起的事,以“表现”
为中心的家庭是孩子“特权”
的摇篮。
当父母感到应该夸奖孩子、听他们说话、鼓励他们,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非常重要,父母的乐趣、欢愉都是因为他们的存在。
这样,家庭生活就变成了“小约翰尼的表演节目。
我经常开玩笑说父母在家里应该感到他们是“占据空间的疾病”
才对。
这个医学术语描述的是一种未知的物质。
我们知道它的存在,可以触摸到它,通过CT或MRI还可以看到它,但我们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父母有时候需要像这种物质一样,他们需要打电话、午睡、收拾衣橱。
只要可能,他们应该是孩子生活的背景。
有时候孩子如果能自己做些事,父母就不用刻意地组织他们玩耍、看电影、讨论论文。
对孩子来说,学会自己找事做是很重要的。
事实上,这也会让孩子感到更加轻松。
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父母给孩子那些特权,我们的社会也鼓励一种“分隔”
,使孩子们在自己和周围环境间建立起一道屏障。
孩子失去了对他人的同情心,逐渐相信自己享有与他人不同的权利。
一方面,我们快节奏的、被互联网虚拟的、以实现目标为目的的生活方式都会使孩子与他人逐渐疏远。
孩子们的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停下来和邻居打招呼,或问候自己的亲戚朋友。
在很多场合下他们甘心隐姓藏名,在互联网上,他们找到自己的另一种生活,他们可以是任何自己想做的人。
另外,经济问题也促使孩子将自己的情感埋藏起来。
孩子很难理解美国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
放眼世界,极少数人占据着大量财富,无数人却生活在可怕的贫困中。
我们自己拥有两栋甚至三栋房子,为什么有人却无家可归?电视上第三世界国家的悲惨画面,让孩子无可遁形,他们看到受饥饿折磨的儿童,被战争或自然灾害夺去家园的家庭。
这些充斥荧屏的画面令人痛苦但又毫无解决办法,与它们相比,现实中的痛苦变得微不足道。
在无力和困惑中孩子会把自己和所看到的东西隔绝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