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这样做(2)
在嫉妒和争强好胜的双重煎熬下,我们寝食难安,尽管明明知道有些事是瞎编的。最近一本有名的妇女杂志刊登了一家6个明星孩子的故事。从8岁到15岁,这几个天才儿童的生活被旅行、演出、结交明星和挣钱填满,但文章却强调说,“他们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他们的妈妈自豪地介绍说他们都有朋友,也做家务、写作业;他们只是比别的孩子多学了点技艺,更有能力和决心罢了。看到这些,我们不能不想,难道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明星吗?我们可以为此做点什么呢?尽管这本杂志上月的一期还刊登了若干童星吸毒、离家出走、十几岁就离婚的悲惨故事,我们依然不能摆脱让孩子成名成腕的幻想。当然真正鼓励孩子踏上“星途”的父母只是少数,我们更关心的是孩子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竞争。他们入睡后,我们会讨论他的吃相是否斯文,他在训练中的表现是否能入选全明星队,或是考试成绩的好坏。只要孩子比邻居的小孩好那么一点点,我们就会非常欣慰,起码也得和邻居的孩子一样好。因此,如果邻居的小孩在补数学、练棒球、准备上学前班,我们的反应肯定会一样不落地照做,因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自己感受这种竞争大概是过去参加SAT考试的时候。但那时,即使成绩不好,也茫然不知这会对自己未来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什么影响。那时没有人“备考”,因为人们说这没用,我们也就听之任之。在现在这个追求完美的世界,我们的孩子一样可以不用准备就上考场,但是想想吧,一旦准备了,他将可能是少数精英中的一个。如今,SAT辅导已经成了一种产业,各种图书、CD、网站、各种冲刺辅导班以及名师应运而生。如果你没有让孩子为SAT考试做准备,那简直就是对他的失职。很多父母用SAT考试说明自己逼迫孩子学这学那的苦心。过去的父母不会这样做,他们的孩子也很好。但时代不同了,现在每个人都这么做,过去认为是“多余的”现在则是“必要的”。如果人人都停下来,自己也可以放手。可是当所有人都在想如何让孩子更胜一筹时,你怎么能松懈呢?这就像削减军备的改革,每个人都觉得是个好主意,可就是没人首先放下枪来。成功的空间很狭窄,这一认识让子女教育的战斗更加激烈。想想抢凳子游戏。你蹒跚学步的孩子正在参加一个生日聚会,凳子摆成了一圈。9个孩子围着8张椅子绕圈,突然音乐停下来,孩子们抢成一团,待尘埃落定,你发现只有你的小家伙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简直很难说谁更伤心欲绝,是他还是你。要不是社交礼节的约束,你早就冲到隔壁拿张椅子给他了。抢凳子只是个很简单的游戏。赢者坐下,输者站立。没有灰色地带,没有折中的可能。即使最好的朋友也不会分坐一张椅子,也不能靠伶牙俐齿获胜。每一回合,总有一个人要败下阵来,最终只有一个胜者。在这个游戏里,成功的概率很小。现在的父母把孩子的生活看成一场更严峻的抢凳子游戏。目的当然不是抢得一把椅子,而是去“获取成功”,但两者提供的机会都是有限的。如果你的孩子行动迟缓,反应不迅速,没有适时坐到椅子上,他肯定会被清除出局,因为其他孩子已捷足先登。这种认识潜在的含义是,与你的孩子竞争的其他孩子都是他的敌人,至少是竞争者。这是真的吗?生活真是这么残酷吗?很多成年人都会点头称是。工作中,有人得到加薪、晋升,有人却没有;有的人非常灵活,在别人排队时,他已通过预定得到了紧俏的音乐会门票;有的人得到大宿舍,因为与舍监关系好。总会有人比你多打算一步,早出发、多跑腿,得到的当然是胜券。对成人来说,把生活看作一场争斗自有道理,也许还大有好处,但在教育孩子时给他们灌输这个观念是否恰当呢?多数父母接受了学校教育的模式,因此,让孩子进入一流的学校(幼儿园、中学、大学)就成了家长苦心追求的目标。然而学校的名额是有限的,这是一个节奏更快,也更重要的“抢凳子”的游戏,如何为孩子谋得一席之地呢?只有最好的才能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