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托儿是可耻的!
不当托儿是可耻的!
(一个在虚拟中出现的广告语)话剧《托儿》(又名《做媒也疯狂》)在不少城市大受欢迎……话剧之外,我还发现,熟词"
托儿"
重新被人关注。
坦率说,不仅这部话剧,在向来的汉语语境中,"
托儿"
都不能算是一个性能稳定的褒义词。
更多的时候,说到"
托儿"
,至少贬多于褒……对此,我很有意见。
事实上,尤其近年间,语词"
托儿"
仿佛绩优股,只涨不跌,成长迅速。
这种情况当与对该语词丰厚的市场需求有关。
当然,该语词"
造词法"
也简单容易,便于操作。
在大面积的造词运动中,"
托儿"
是一个界面友好的"
后缀"
,它只需要你在其前端添加相应名词即可。
如是,"
托儿"
之家族繁衍迅速,人丁兴旺--有"
饭托儿"
,有"
医托儿"
,有"
卦托儿"
,有"
情托儿"
,有"
家(教)托儿"
……在我"
托儿"
系列文件夹中的最新收获,是陈佩斯之《托儿》广州版演出现场的绝妙创意:在演出现场寻找观众,现场当"
托儿"
……我已决定将这一事实概括为"
现托儿。
我知道,几年前,"
现托儿"
有个动词短语,叫"
火线套瓷!
可见,熟词儿"
托儿"
再次引起关注,是因为沸腾的社会生活不断为陈旧的枕头套里充填新棉花……就此,我再一次清晰意识到,我们如今已生活在一个"
托儿"
的年代。
并且,我更愿意将"
托儿"
一词从积极层面训诂为"
人际关系网络"
,并坚持认为,应该将如此理念广而告之。
尤其是针对那些弱势人群而言,向他们明言"
托儿"
的重要,远比接济现钞重要。
如此,一个没"
托儿"
的人是病态的。
太多创业老板一俟生意做砸,泪流满面离开办公室,临行前,必须要带走的,一定不是二奶或小蜜,而是那个密密麻麻、弯边折角的电话簿……为什么?那里面全是敌人友人情人仇人的电话啊。
那是整整一大本的"
托儿"
啊。
我还发现,语词"
托儿"
的变通称呼在今天也开始复杂化。
在互联网,"
马甲"
亦可理解为"
托儿"
的一个代指。
一个新论坛开张,最初一周前来"
恭贺"
多半不是斑竹自己,便是三五好友……甚至,事实上前来"
恭喜"
的,只有斑竹一人:他不断更换不同颜色的"
马甲"
(网名或ID),自己手执鲜花热泪盈眶自己夹队欢迎自己……当然,我也知道,在"
托儿"
之前添加限定,全不用心,也容易造成歧义--比如,将替人考托福的"
托儿"
简称为"
托托儿"
、将替人写求爱信的"
托儿"
简称"
信托儿"
就多出不少麻烦--因为无论"
托托儿"
还是"
信托儿"
,不会被人误解为"
小小托儿班"
或"
信托投资公司"
的概率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