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外国人就是这样
台北街头午夜时分,一个西方男人酒后撒野,满街大喊大叫、乱闯乱撞声称自己丢了一只鞋。
两位夜巡警察赶到后携此老外回了警察局。
一只鞋事件,次日清晨即成为报纸的花边新闻。
台湾人对此议论纷纷:“老外就是这样,一喝醉酒就满街惹事生非、丢人现眼”
一竿子打落一船人,将所有的老外都一齐骂了。
台湾人与大陆人习惯一样,喜欢顺嘴就来“外国人怎样......”
,或者“外国人就是这样的......。
将所有高鼻子的白种人定了性划成一类。
在英国通常我们不会说外国人是怎么怎么样的,而会说外国人好像没有英国人的这一习惯。
这种说法的特点在于强调英国人特殊的地方,从而避免唐突地一概而论英国人以外的“外国人。
举个例子,我们常说英国人是欧美人中最喜欢喝茶的民族,其他欧美人则比较倾向于喝咖啡。
有次我告诉台湾朋友将要外出旅游。
他们马上集体感叹说:“就是,外国人都喜欢度假旅游,一到周末全都离家”
再次将我的个人行为概括为所有外国人的习惯。
我当即逗趣地回应他们:“闹了半天,除了中国人之外的全世界‘外国人’,周末都不得在家里呆着。
这是不是中国人给非中国人定下的规矩”
对于中国人动不动就下结论“西方人如何......,白人如何......,”
有时我也故意追问:“你的意思是说,除了十几亿中国人以外,地球上其他所有不同民族都只是一介‘外国人’。
为此我常纠正中国人说:“实际上西方世界里,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的民族性都大为迥异。
比如,英国人就坚决反对将他们与德国人、荷兰人相提并论。
就如中国人不同意将自己与日本人、韩国人等同起来,是一个道理”
我感兴趣地与台湾人探讨中国人这一概念。
他们回答,这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根深蒂固的地域观念,古代中国概称四邻为夷狄番邦。
十多年前的台湾,你是哪里人非常敏感,外省人(指随国民党政府迁移到台湾的大陆人)、本省人(指台湾本土居民)是不同的两个阵营。
以当今来说,**的支持者大都是台湾本省人,亲民党、国民党的拥戴者大都是外省人。
另外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两岸的中国人还喜欢对我的血统刨根问底:“你是纯正的英国人吗?你有没有其他血统?”
或者“你是日耳曼民族吗?”
这个问题令老外不知所措。
特别是问一个人是不是日耳曼人,让欧洲人怀疑为纳粹种族论、血统论狂。
每当我据实招来说“我们都是杂种人”
时,便惹得中国人哈哈大笑。
在西方种族问题是个敏感话题。
当年菲利普亲王随女王访问中国时,对一个英国留学生开玩笑说:“你在中国学习汉语呆的时间长了,你的眼睛将会变成中国人一样的眯缝眼”
第二天英国媒体便强烈抨击女王夫婿言谈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