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完活人骂死人
文/许许
2000年五月,王小山做出了他无数次不重要的抉择中的一次抉择--到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当娱乐编辑,其时,他从北京回吉林四平老家,此前一个月他刚刚辞去中构网的主编职务。在2000年底经历了网络泡沫的黑暗岁月之后,有人对王小山的超前眼光大为佩服。其实,熟识他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他有眼光,只是他并不喜欢干一份长久的工作。
王小山在广州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是他干得最长的一份工作。对于一个将忍耐心仅放在游戏上的人,两年确实到达了他的极限。他对工作好比伊丽莎白·泰勒对男人,骤升的热情往往因为许多意外而散失。两年的娱乐编辑生涯,王小山收获甚丰--包括金钱、在媒体圈的知名度以及与吹捧成正比的网络谩骂。王小山更大的成绩是来自于他在南方都市报上开设的“大话明星”专栏--这很容易理解,娱乐八卦是他感兴趣的,但他仅仅是个业余的爱好者,而骂人,他却是专业的,刻薄但你抓不到空子,所以他一路骂下来,居然也没人跟他打官司。这种专业的态度,使得他在大话明星的专栏停歇了几个月之后,他就在北京的京华时报上重操旧业。如果说王小山还有个执著的追求的话,那就是几年如一日地骂人。
当我们回过头来,不得不佩服王小山是聪明的,带着点文人的世故和狡猾。他在广州“大话明星”,实则是在玩弄名人,大活人。他回到北京后“玩弄名著”,更是**裸地玩弄古人,都是死人。王小山打了个漂亮的地域差。广州是华南重镇,自古是通商口岸,但在文化上,却是自成一体的,与中原文化历来存在着隔阂。所以,王小山在广州隔着黄河长江一个接一个地开骂,赵忠祥余秋雨崔永元白岩松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由于骂的都是北方人(广东人把岭南以北的人统称为北方人),所以广东人就当是看着笑话,由于这些名人跟广州大都没什么关系,所以不伤及到本地声誉,宣传部门也就由着他胡来。墙内开花墙外香,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他的文章在大江南北流传,再加上他早先的网络知名度,他就如此这般确立了“名人杀手”的地位。回到北京之后的王小山,自然不能再骂这些名人,在京城他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搞不好赵忠祥余秋雨就要跟他法庭上见。所以,这次他搬出了老家底,凭着少年时读的几本古典名著,就开始乱点鸳鸯谱了。在他笔下,刘备有四个老婆,而且据说还写了回忆录《我的野蛮女友》;西门庆成了薛蟠的经纪人,这次轮着薛蟠吃潘金莲的豆腐……还好施耐庵曹雪芹都做古几百年,苦就苦了刘备等人的后人。把古人挖出来鞭尸,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到了王小山手上,更是变本加厉了,摆明着就是“玩弄”,你能怎么着,有本事你从棺材里吐一口鲜血来看看……
前娱乐编辑王小山在京华时报的专栏,倒是能看出他在南方都市报磨练的歪门邪道--什么流行就起什么样的标题:“东京爱情故事”、“激情燃烧的岁月”、“春节联欢晚会”,浮躁的写作恰好满足了一批浮躁的读者。在这点上,王小山好比一个整蛊高手,你怎么难受他就怎么整,挠到你的痒痒处却不肯放力。据说他的专栏招到许多读者的抗议,最多一次京华时报一早上就接到了四个读者的电话,说是对王小山的文章忍无可忍了。这就让我想到了某些香港脚患者,按说这个病不难治,但这些人就是不治,不治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图边抓伤口边哼哼的那个爽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小山的文章,对相当一批的读者来说,就好比那香港脚,看着难受,不看呢,连抓痒的那个爽劲都没了。最好的办法呢,就是把脚砍掉,从自己做起,封杀王小山。但是这样呢,你又得想办法,如何身残志坚。